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服务型政府的建设(2)

2015-07-15 01:31
导读: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意义 (一)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我国市场

  
  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意义
  
  (一)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但要在维护市场稳定和建立市场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方面发挥作用。市场本身很难决定什么产业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也无法促进产业结构朝既定的方向前进,只有政府实施具有明确目标的产业政策才能起到这种作用。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重,为保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日前决定到2010年底前投资四万亿元,扩大内需,并且明确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灾后重建、支持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等十大方面。既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和优化结构并重。中央政府在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服务型政府职责明确的鲜明特征。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经济面临下滑风险时,转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审时度势,用政府“有形之手”去解决市场“无形之手”不能解决的问题。达到既解决当前经济下滑的问题,又加大了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优化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目的。
  
  (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过程到结果的公平。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稳定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在这一过程中平等收益,经济增长方式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并没有保证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其突出表现在城乡、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两极分化情况严重。近年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过了0.4这一国际警戒线。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建设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因为政府仍然在资源配置领域占据支配性地位,由此产生了权力市场化、行政垄断等行为。同时由于法制建设的滞后,政府在公共财政和市场监督领域的缺位,也为利用公共权力敛财肥私的“寻租”活动提供了机会,导致了腐败的蔓延,造成了经济改革中产生的机会不公和结果不公。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府以社会公正为原则,通过强化立法和外部监督等手段实现利益分配格局再调整过程的公正透明,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从根本上瓦解腐败的根源;以社会公平为原则,对在改革过程中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通过公共财政给予适当的利益补偿,使广大的社会成员都能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使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得以健康、顺利地进行。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有利于我国营造适应国际竞争的市场环境。当前,我国正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货物市场和服务市场正逐步放开。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给政府同样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尤其是如何创造一个适应国际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说是政府职能转换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建立服务型政府其目的在于促进政府由微观指挥经济政府向宏观调控经济政府、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由利益政府向中立政府转变,使政府在遵守国际惯例与国际贸易准则的前提下,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在保护民族产业的同时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平等互利的贸易环境。只有建立了这种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政府机制,我国才能真正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我国适应入世后周边环境的变化,推动我国的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黄旭文
开放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宝贵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
上一篇:树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观(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