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毛泽东(3)
2015-08-02 01:36
导读:马克思强调他所做的是对现实单个个人活动的研究,这本身就使得他的观察具有很大的以能动为中心的倾向。这种观察表现了他早期批判黑格尔时的哲学自
马克思强调他所做的是对现实单个个人活动的研究,这本身就使得他的观察具有很大的以能动为中心的倾向。这种观察表现了他早期批判黑格尔时的哲学自然主义,不过现在更加展开,而且运用了辩证法的术语。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他们自己与黑格尔的关系阐述得很清楚,将他们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的”也阐述的很清楚。应该引起我们足够注意的是,马克思经常把“辩证”作为“科学”的同义词来运用。所以生产才被看作是内部关系的(辩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四个方面:为满足生物性需要的生产、为新需要的生产、再生产和双重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关系是自身显现的。一方面是具有自然性的,另一方面是社会性的。所谓社会性,其意义在于单个个人实现合作,无论这种合作是什么条件下的,是什么方式,是以什么为目的。所以说,对于马克思来说,一定的生产方式或者国家模式,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国家合作形式相结合的,这种合作形式本身就是生产力。其实在马克思看来,合作方式本身是本质性的关系,它确确实实就是规定着生产方式。例如,相比之下,奴隶制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之间,资本主义的合作本质则是被神秘化的“自由”。
只有在一种情况之下人们才会将马克思的思想理解为是“经济简化主义论”,那就是将“受条件制约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的”)和“取决于”(“人们在生产中彼此间形成的关系取决于物质的、生产力的发展”)理解成为经验主义的因果条件,也就是说,是“生产力”造成“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造成“信仰”。但是很难否认的事实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不依赖生产关系。现在可以说清楚,我们可以以现实的社会关系为基础解释信仰,社会关系作为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的构成部分,其中不仅仅包括是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关系,还包括其中所牵涉的法律的和政治的关系。这正是马克思写《资本论》所努力阐明的道理。可见,所谓“唯意志主义对决定主义”的二分叉命题是建立在马克思所没有的观点之上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
由于马克思的思想被误解为决定主义,因而就很容易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将毛泽东说成是唯意志主义者。这是因为,尽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接受经济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但同时几乎他们所有人都更多强调上层建筑的作用。他们认为上层建筑也影响甚至决定经济基础。
什么是唯意志主义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它似乎指的是一种社会分析和革命策略,它把人类意志强调为是产生理想社会变革的前提性的原因能动作用。正是这个理由,唯意志主义才很流行地被看成是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一点是,毛被理解为是,为了实现社会变革,比起客观经济力量来,他较多地强调在能动的政治方面主观人为的努力。另一点是,作为一个唯意志主义者,毛泽东使用的方法是通过加强政治跨越历史阶段。但是所有这些批评所反映的命题都是建立在用决定主义观点看待对历史才有的因果逻辑,还有那种通常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二分叉思维。不过,由于决定主义的历史观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二分叉思维根本就不是马克思本人的观点,所以由此推出的毛泽东的唯意志主义也就成了毫无根据的指责。也就是说,唯意志主义并非是毛泽东本人的观点。
其实,毛泽东思想当中确实存在的不是什么对马克思的“颠倒”,而是中国人用自己传统和自己经验的视野而理解的马克思。正是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话说的,是“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的相结合”。
在理解马克思或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中国人并没有通过西方的那个关于“原因性(causality)”的命题,并不具有诸如此类的思维,即一切事情都是造出来的;凡此原因性皆具有法规形式:“只要这样,就会那样”这种休谟的观点,这种后来在西方被所有经验主义者尊奉的信条,又作为西方在“科学”方面起支配作用的观点。按理说,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本应在本世纪初用一种第一和第二国际兼有的观点来理解他们所能获得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而且后来本应用俄国人的观点理解马克思。而不管是第一、第二国际,还是俄国人的观点,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决定主义原因观的影响。但是中国人没有!为什么!这就要考虑从中国人自己的传统和经验上找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