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上](4)
2015-08-18 01:04
导读:美联储就这次突然降低利率发表的新闻公报中公开指出,从该委员会3月20日召开的例会以来,尽管企业库存在减少,消费和住宅开支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
美联储就这次突然降低利率发表的新闻公报中公开指出,从该委员会3月20日召开的例会以来,尽管企业库存在减少,消费和住宅开支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但近来这些领域的形势已经恶化。公报说:“与此同时,资本投资在继续削减,当前和预期的企业利润在持续恶化;而企业的前景的不稳定性正日益增长,看来将使资本投资削减的势头进一步发展。还有已经减少的股票财富对消费可能产生的影响,国外经济增长率降低的风险,凡此种种,都将使我们的经济活动进程处于不可接受的虚弱地位。”(美联储2001年4月18日新闻公报)《时代》周刊对格林斯潘所采取的这次突然降息行动做了补充解释。它说,格林斯潘是在为美国的经济发愁。“正在增加的失业、正在下降的商品零售、正在下降的住宅开工率和正在降低的消费者信心。……这些情况正在使经济增长率接近于零,而日益悲现的消费者把经济增长率拖到海平面以下的危险是肯定存在的。”(2001年 4月2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国内部分)
在政府商务部公布那个“预先估算”的18天以后,即5月15日,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及其公开市场委员会再次决定把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下调0.5%,即把联邦基金利率进一步降到4%,把贴现率降到3.5%。美联储就此发表的新闻公报对国民经济恶化所作的表述,从内容到语言,与4月18日新闻公报几乎完全一样。这还是表明,格林斯潘不相信政府商务部的那个“预先估算”。政府商务部5月25日公布的那个经过修改的“初步估算”已经证明,格林斯潘对经济状况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联储这次降息的9天以后,即5月24日,格林斯潘先生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了一篇公开演讲。他说:“经济低增长的时期并没有结束。我们还没有消除经济的虚弱状态将比目前的预期更为严重的风险。”他明确指出:引发这次经济严重虚弱的原因,是“生产过剩”、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产品“生产过剩”,而“调整的降临又比大多数企业家的预期早得多”。此外,他还具体谈到了以下几点。第一,“就整体而言,企业利润已处于虚弱地位,特别是高技术公司的利润虚弱要严重得多。这是因为,高技术公司前一个时期的严重过度扩张留下了随之而来的供给过度的遗患。”“尽管库存在下降,但高技术产品的库存量仍然很高,大规模清除这类产品库存的时期还在前面。”第二,“在资本投资的需求方面,问题更为严重。……对设备和软件的投资已经下降。”第三,由于个人拥有财富的下降,已经处于疲软状态的“消费者开支在今后几个季度存在着继续下降的危险”。(美联储2001年5月24日发表的格林斯潘演讲全文)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第四,就在美国政府商务部公布了上述那个“预先估算”的两天以后,即4月29日,美国政府财政部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政策决定机构——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也在华盛顿发表了一个“预先估算”,把它在2000年9月布拉格会议上对美国、欧洲、日本2001年经济增长率所作的估算一律向下做了调整,其中美国200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调为1.5%。这当然仍然是一种“预先估算”,但它是在“美国经济的下降程度比原先的预期更大”(路透社2001年4月29日华盛顿电讯)的基础上做出的结论。
实际上,据《经济学家》引用的美国官方数字,2001年第一季度,美国的工业生产的产出折成年率,下降了4.7%,处于上次经济危机结束以来最虚弱的地位。
对美国政府商务部公布的2001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就说到此为止。
关于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具体地说,就是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内由7位经济学家组成的“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以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作为鉴定“经济衰退”(即我们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标准(我在美国期间,曾经就此问题与全国经济研究所的有关负责人交谈过),我在拙著《三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以下简称《三说美国》)里曾经提出异议,并主张把(1)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负增长两个或两个季度以上,加(2)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转状况,加(3)工商企业的经营状况(包括盈利还是亏损),再加(4)工人阶级的实际处境,作为鉴定美国经济危机的标准。我之所以提出这个补充标准,因为美国经济的实际运转状况是很复杂的,不能把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负增长两个季度作为鉴定美国经济危机的唯一的标尺。比如,有时,一年之中第一、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但第二季度处于停滞状态或略有回升;有时,在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负增长两个季度以前,这个总值已经下降,但没有达到负增长的程度,而在连续负增长两个季度以后,国民经济实际上在继续下降,但也没有达到负增长的程度;有时,国内生产总值两次连续负增长两个季度,但在这两次之间隔着一个停滞或略有回升的短暂阶段,如此等等。按照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上述鉴定标准,这里说的第一种情况就不算“衰退”;第二种情况要斩头去尾,只取其中间的两个负增长季度作为“衰退”的起点和终点;第三种情况就要把一次严重经济危机定为两次温和“衰退”。显然,这种鉴定是不符合实际的。另外一种普遍存在过的情况是,在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负增长两个季度以前和以后,工商企业经营不振,利润下降或亏损;工人阶级的失业率上升,甚至是大幅度上升。按照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上述鉴定标准,就只把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负增长的那两个季度作为“衰退”的起点和终点,把它以前和以后的工商企业经营状况和工人阶级的实际处境一概置之不理。这显然也不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