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怎样形成的(1)

2015-09-13 01:09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怎样形成的(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
[摘 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重大进展。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考察了其形成和演变过程。[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历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它既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重大进展,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本文探讨核心价值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演变和形成过程。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毛泽东选集》第3卷,1991年版(下同),第1093页)。建国后,毛泽东把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判断“鲜花”和“毒草”的基本判断标准之一,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下同),第350页)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与此同时,他深刻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下同),第3页)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还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到信仰的高度来强调。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他公开向世界宣称:“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江泽民毫不动摇的基本观点。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下同),第282页)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要始终做到“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在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上,要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江泽民还提出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问题。2000年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86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胡锦涛还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着力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认真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占领理论阵地,指导新的实践。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一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团结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民族、党派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口号。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渐渐成为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主要内容。早在1980年3月,《人民日报》转载评论员文章,提出:“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要通过大家的艰苦奋斗,去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人民日报》,1980年3月23日)邓小平对理想建设非常重视,他提出的培育“四有”新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理想”。他还指出:“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共同理想”的正式提出是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全会提出了“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任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决议还要求正确处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此后,共同理想教育成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出现在此后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成为“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规划)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3页)他还强调: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基础之上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定为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个主要目标。胡锦涛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续高度重视共同理想教育。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共同理想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早在1935年,毛泽东在谈到中华民族的抗日决心时,就深刻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61页)建国后,毛泽东多次指出:“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坚决战斗的民族”(《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92页),“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3页)。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谐社会建设
上一篇:宗教批判对马克思理论形成的作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