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邓小平民族关系理论的现实启示(1)

2016-01-08 01:09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邓小平民族关系理论的现实启示(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邓小平民族关系理论对当前巩固和发展和睦相处、和衷
【摘 要】邓小平民族关系理论对当前巩固和发展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必须以各民族平等为基点;以和谐发展区域经济为核心;以各民族文化和谐共存为重点;以各民族间的真诚互助为手段;以加强民族民主法制建设为保障。
  【关键词】邓小平;民族关系理论;民族和谐;启示オ
  
  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强调:“少数民族问题解决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1]“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邓小平的论述为统一全党、全民思想,为顺利开展民族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民族关系理论,突出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关照了少数民族的地位、权益及感情,对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怎样巩固和发展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以实现各民族平等为基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原则。列宁曾明确指出:“谁不承认和不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各种民族压迫或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民族平等,是邓小平处理中国民族问题最为鲜明的基本立场。“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2]
  邓小平立足并归宿于民族平等的思想反映了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一致。历史经验表明,民族之间如果相互蔑视、歧视甚至敌视、仇视,或以大压小、以强凌弱,就会导致民族危机,引发民族冲突,造成社会动荡。只有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促成各民族间的正常往来,只有接近、了解,才能消除民族歧视、偏见与隔阂,才能创造各民族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和谐局面。当前我国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是少数民族群众不安定的原因所在,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不稳定的潜在威胁。必须诚心诚意为少数民族服务,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使少数民族群众政治上真正享有平等权利、经济生活得到切实改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逐步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以发展区域经济为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
  
  邓小平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3]。观察少数民族地区、衡量民族工作是否取得成效,“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4],哪个民族地区能够尽快地发展起来,那里的群众才会安居乐业,民族关系才会融洽,说明这里的民族工作搞好了;哪个民族地区不能发展起来,那里的群众生活水平就不能提高,群众的不满情绪就会增多,民族关系就会紧张起来,就说明这里的民族工作还没有做好。“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5]
  经济是影响民族关系的首要因素。民族地区经济若发展缓慢、长期落后,不仅不能形成自身发展的能力,还将造成区域收入差距过大甚至两极分化,在当前周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关系巩固已形成压力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容易引起少数民族心理失衡,恶化民族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仍较落后且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现阶段,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少数民族区域交通及其它基础设施的投入,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大对少数民族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层次升级,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加大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每一个民族自身的素质,以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和谐繁荣。
上一篇:对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内在基本矛盾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