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民主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难性(2)
2016-03-11 01:09
导读:决,而不懂得用法律和民主的手段解决问题。 现行的村民自治,对于强化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增强农民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一 定作用,但是,村民委员会管理
决,而不懂得用法律和民主的手段解决问题。
现行的村民自治,对于强化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增强农民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一
定作用,但是,村民委员会管理农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委会人员的素质。有
好素质的村长和村委会委员,农民的利益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护。若是村长和村委
会委员素质较差,或者出现宗族势力或黑社会控制村民委员会的情况,农民的利
益就更难得到保障了。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里打工的现象。进
城打工的农民处于分散状态,而且流动性很强。这些处于边缘地位的弱势群体,
没有什么人和组织来代表他们的利益,也没有什么组织或机构来专门管理他们。
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民主权利可言。
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找不到有效的参政议政渠道: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是中国市场化改革中新兴的两个阶层。随着合法地
位的存在和经济实力的上升,他们很希望通过参政议政来表达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但是,他们在政治上几乎找不到表达自己利益的制度、渠道和手段,有些人只好
通过“权钱交易”等手段来实现和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为腐败现象的滋生留下
了温床。
五、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但是民主议事的制度和机制很不完善:
网上言路大开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自由观念。社会政治生活的逐
步宽松和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发表言论的空间。
从事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为中国的经济和科学的发展做出
了杰出贡献。而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知识分子,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
还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方针和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咨询和参考。
但是,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制度和机制还很不完善。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知识分子的代表有限,缺少讨论、质询和咨议制度。政协和民主党派的参政议
政常常流于形式。
各种领域里的智囊库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全国还没有形成自上而下和
自下而上的决策咨询和信息反馈的系统和网络。所以,为知识分子提供的参政议
政渠道还很不够。
中国大陆之所以出现政治民主化道路举步维艰的现象,与中国特有的国情、
历史和现状是分不开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老百姓的吃、喝、住、穿问题。
中国的改革是由贫困逼出来的。正如邓小平所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
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
长年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农民,成了改革最初的发动者和生力军。这种为了改
变生存状况的变革冲动,很快得到邓小平这样的务实政治家的支持和引导,被纳
入了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的改良轨道。
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成了当务之急的主要任务。
判断各项改革措施是非得失的主要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路线和政策在实践中收到了奇效。中国取得了
2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惊人成就。
经济改革摆在政治民主化之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治民主化的历史任务便自然
而然地退居其次了。有两位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问题的美国学者,在分析
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时曾经指出:“普遍的贫穷破坏了任何形式的政府的
根基,使民主政治几乎无法实现,而且是产生不稳定的持久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