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逻辑错误(7)
2016-03-21 01:08
导读: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2月版,第353页,注3 1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263页 13, 马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2月版,第353页,注3
1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263页
1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242页(其它版本《资本论》中的此段中文译文见注)
1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52页
15, 黄佶:“剩余价值不是资本利润的唯一来源”,《民主中国月刊》,1993年11月号,第28页
16, 黄佶:“利润:消费者给生产者的报酬”,《民主中国月刊》,1994年10月号,第38页
17, 黄佶:“商品不是等价交换的”,《中国研究月刊》,1995年7月号,第68页
1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182页
19,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42页
20,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358页
2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61至87页
2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245页
注:
马克思:《资本论》(根据第一卷德文版第一版翻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190页:
“如果他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是独作为独立的劳动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平均一天同样要劳动这么多小时,才能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的价值,从而获得维持或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注1:“独作为独立的劳动者”:原文如此;2,着重记号是原有的──引者)
马克思:《资本论》(根据作者修订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月版,第205页:
“即使他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只是为自己劳动,在一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平均一天同样要劳动这么多小时,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