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代领导人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1)(2)
2016-03-28 01:00
导读:(三)江泽民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面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深
(三)江泽民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面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面对党不管党、组织涣散、党风不正及腐败现象的不断滋生,江泽民把加强党的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即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江泽民对于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能否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他多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对搞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江泽民的领导下,全党同志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扎实地进行下去,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在反腐败途径问题上“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它表达了一个朴素的公理:要遏制并消除腐败这一毒害社会的顽症,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一)毛泽东提出依靠民主与监督能够跳出政权兴亡的周期率。毛泽东在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执政党要为人民执掌政权,就必须为政清廉,要做到为政清廉,还必须要有民主监督机制作保证。只有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实现人民对国家政权的管理与监督才能达到反腐倡廉目的,才能收到拒腐防变的良好效果。因此,他十分重视依靠人民群众建立监督机制。毛泽东对于如何跳出历史上政权兴亡周期率这个问题,主张依靠民主与监督就可以防止腐败。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民主与监督思想分为两个时期,即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的战争时期和执政后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认为: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他的一生也是为实现人民民主而不懈努力奋斗。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所创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权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民主政治的实践,对于遏制公权私用的腐败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邓小平强调要健全和完善对领导干部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民主监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他高度重视监督制约机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加强监督作为推进廉政建设的有力武器。1957年4月8日邓小平提出了“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著名论断。他指出:“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接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
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因为我们如果关起门来办事,凭老资格,自以为这样就够了,对群众、对党外人士的意见不虚心去听,就很容易使自己闭塞起来,考虑问题产生片面性,这样非犯错误不可。”他还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他的这些论述反映出只有健全对腐败现象的监督制约和防范机制,才能把腐败现象的发生降到最低限度。要克服和反对领导干部的特殊化问题,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就需要接受各方面的批评和监督,就要加强监督制度建设,使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邓小平提出了一整套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措施。对党的各级领导人“应该有监督”,要有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协与民主党派的监督、舆论监督,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网络。他还强调要有专门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专门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纪检组或纪检员,县以上人民政府重新建立了行政监督机构。为防止干部搞特殊化,不断开展反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构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策基础。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廖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