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国在中亚的利益交织(3)
2016-04-07 01:05
导读:可以说,在政治方面中国和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存在较多的认识共同点和利益契合点,与美国和欧盟存在较大的分歧。 其次,在经济上中亚国家希望得到
可以说,在政治方面中国和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存在较多的认识共同点和利益契合点,与美国和欧盟存在较大的分歧。
其次,在经济上中亚国家希望得到外国投资,各大国希望得到那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在这方面,中国、中亚国家和其他大国之间存在共同的需要。但是,有共同的需要并不等于有相同的利益。在经济问题上,各国追逐的更多的是本国的利益,阻挡他国分享。例如,俄罗斯依仗传统的联系,谋求独自控制中亚的能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运输通道,不希望别的国家插足;美国一方面谋求打破俄罗斯对中亚石油天然气的垄断,另一方面又谋求自己垄断;欧盟、日本、印度、韩国等谋求获取自己需要的份额,中国则希望能通过进口中亚的石油天然气解决自己的能源不足。在这个问题上,大国之问存在激烈的竞争,中亚国家则利用大国的竞争实现自己的利益,即不完全依靠任何一个国家,也不轻言拒绝哪个国家,通过全方位合作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于是,在石油天然气开发方面展现出各国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为打破俄罗斯的垄断,西方大国存在合作,巴库一杰伊汉管道的修建就是一例。面对财大气粗的美国,经济相对弱势的国家也存在合作的可能。
再次,在安全问题上同样存在既争夺又合作的态势。各大国都不希望宗教极端势力控制中亚,中亚国家本身也不希望出现动乱。在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和反恐问题上,各国的立场大同小异。这就出现了在打击阿富汗恐怖势力问题上的合作。但是,在中亚什么组织是恐怖势力,用什么手段打击恐怖势力,中亚的安全由谁来维护等问题上,大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在这些问题上,西方大国的看法基本一致,中俄两国的看法有相同之处,但在具体做法上中俄之间也存在差异。中亚国家的立场则较接近于俄罗斯,与中国也有较好的合作,对美国的看法中亚各国不完全相同。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中国如何在中亚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第一,明确中国在中亚有哪些利益,而且要分清哪些是一般利益,哪些是战略利益。要防止出现为维护一般利益而损害战略利益的情况。例如,从经济上看,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是通过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获取那里的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而一般商品贸易则属于一般利益。因此,不能因为维护一般商品贸易特别是维护在中亚从事一般商品贸易且不遵守有关国家法律的商人的利益而影响国家关系,进而影响石油天然气合作和保持睦邻友好国家关系这两大战略利益。又如,如何对待“亚信会议”,中国国内有不同看法,担心“亚信会议”会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工作。但是,如果考虑到“亚信会议”对哈萨克斯坦的重要性,如果不支持就会影响中哈关系这一国家战略利益。那么,今后似应加大支持“亚信”的力度,使哈方感到满意,不至于因此而影响中哈能源和其他方面合作。
第二,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坚决执行中央制定的外交方针,重视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存在自己的利益,而且这些利益多数属于国家一般利益,如果都强调自己的利益重要,而忽视国家战略利益,则可能是检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保证国家战略利益的实现,应该由国家承担协调和集中的责任。第三,要弄清楚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中亚国家和其他大国国家利益的契合点和冲突点,尽量扩大契合点,缩小冲突点。例如,在经济方面,中国与俄罗斯和美国虽然存在竞争关系,但也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尤其是与俄罗斯,在中亚油气开发和运输方面合作的可能性很大。在反恐问题上,中国与俄罗斯和美国都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尽管各自的想法不完全相同。不过,从世界总体格局和各国在中亚的国家利益来看,中俄两国的契合点多一些,与美国的契合点少一些。在中亚加强中俄合作,应该说更加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大学排名
第四,要充分利用中国具备的有利条件。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具备许多有利因素。如:中国具备地缘优势,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国情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利益的一致性大于冲突性;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外交政策特有的亲和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等。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同时,也应该重视影响中国国家利益实现的不利因素,如:目前国内缺乏明确的中亚战略和协调机制,对中亚国家的工作带有应急性和各自为政;中国的经济实力仍不如西方大国强大,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相比,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经济投入有限,影响力同样有限;中亚国家在对华关系上存在一些顾忌等。
鉴于上海合作组织是维系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重要工具,是加强和发展彼此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安全职能和经济职能符合中国在中亚的利益,要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国在中亚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