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因素的影响和推动(1)(2)
2016-07-11 01:14
导读:落后国家建设的社会主义,由于这种社会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母体中自然产生的,而是跃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向社会主义方向迈进,这些国家原先基础极为
落后国家建设的社会主义,由于这种社会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母体中自然产生的,而是跃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向社会主义方向迈进,这些国家原先基础极为薄弱,因而社会主义因素严重缺乏。这些国家虽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但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因素还处于弱势,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丰富自身社会主义因素。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 目前 仍属于不合格社会主义。应当说,这是一个十分科学的论断。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没有达到合格社会主义水平才这样称谓的,自然属于不合格社会主义范围。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主义因素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人均收入水平仍排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之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距离,从总体上看中国社会主义仍属于不合格范畴。
不合格的社会主义,是相对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的。对于同样没有经过资本主义这一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选择社会主义或是资本主义,其发展的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程度是大不相同。在这方面,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可更多显示其优越性。
二
要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因素,涉及到对社会主义自身的理解,需要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一清醒认识。
恩格斯在1880年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一文中认为,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社会主义已经从空想变成了科学。[2]恩格斯的这篇文章发表已经一个多世纪了,社会主义百年来的实践说明,特别是20世纪社会主义兴衰历史表明,经典作家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现在看来仍然有一些局限性。正因为此,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马恩经典作家看来,社会主义只所以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是因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只有在公有制基础上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有计划的生产,而这种社会主义的计划性就能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无序混乱的缺陷,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公有制和生产的计划性长期以来是作为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社会主义重要因素来看待的。
马恩的设想是,社会主义革命应当首先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能容纳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国度中产生,一旦无产阶级取得革命的胜利,社会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消除商品货币关系就是一种必然。然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首先发生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薄弱环节、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首先产生。在这些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由于自身的社会主义因素严重缺乏,按照经典作家的构想,通过消灭商品货币、消灭私有经济、通过“一大二公”等方式建立的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进行竞争时,从长期发展的趋势看,并没有显示出多少优越性。
按照马恩经典作家所设想的那样,社会主义革命首先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些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就可以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就可以消灭私有经济吗?现在看来,且不说19世纪的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不可能,就是21世纪最发达国家的美国,也很难设想这个答案能够成立一种科学的思想,即使能够全面反映当时的实际,也未必能够反映变化了的实际,特别是马恩逝世后的这一百多年,资本主义本身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经典作家当初没有想到的。马恩的继承人,包括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内,虽然他们在很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对社会主义消灭商品和货币基本上持一种保留态度并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总体上都没有克服马、恩的局限,即认为只有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划等号的观点。由于自身社会主义因素的缺乏,这是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竞争时,没有显示过多优越性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