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台湾金融:体制、运行、风险及启示(1)

2016-07-23 01:02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台湾金融:体制、运行、风险及启示(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1997年7月,东南亚 金融 危机以后, 台湾 的金融运行情势引起了国际 社会 的广
1997年7月,东南亚 金融 危机以后, 台湾 的金融运行情势引起了国际 社会 的广泛重视。1999年4月20日至29日, 中国 社会 科学 院王洛林副院长率领“中国社会科学院赴台湾金融体制专家考察团”前往台湾,对其金融体制、金融格局和金融运行状况进行了考察,现将初步成果简要报告如下:
  (一)台湾金融体制的基本构架
  8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的金融基本上属于行政管制的金融。主要表现在,利率由行政部门决定、外汇由行政部门集中管理、金融机构的新设受严格控制、银行业务基本由“国营”银行垄断并主要为“国营” 企业 服务等方面。1985年以后,在 经济 革新过程中,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的革新措施,逐步放松了金融管制,使金融体制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
   目前 ,台湾的金融体制处于从行政管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中后期,就总体而言,市场机制已起主要作用,但在相当一些方面,仍有着明显的行政管理(或干预)。具体来看:
  1、金融管理的结构
  台湾的金融管理职能主要由“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两部门掌握。其中,“财政部”为金融机构的行政主管机关,主要负责:审批新的金融机构(包括分支机构)设立、金融机构合并及组织变更、金融机构业务活动、金融稽查及处罚、金融机构撤消等。“中央银行”为金融机构的业务主管机关,主要负责:确定具体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并发给金融业务许可证、确定存款准备金和各项利率、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管和督导等。从对金融经营机构业务活动的 影响 上看,“财政部”主要运用行政机制,比较直接;“中央银行”主要运用经济机制并通过金融市场发挥作用,比较间接。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金融经营机构的结构
  台湾的经营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一般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外资银行、信用合作社、农会信用部、渔会信用部、邮政储金局、票券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在经济性质上,它们大致可分为“国营”和民营两种。
  “国有”独资和“国有”股权占51%以上的金融机构,属“国营”金融机构。其主要领导人由行政主管部门任免,每年的财务预算需经“财政部”报请“立法院”审查批准,经营利润上缴财政(依“国有”股份所占比例),新增资本或对外投资需列入财务预算。显然,“国营”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受到“国有”的强烈制约。
  “国有”股权占49%以下的金融机构,属民营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的领导人由股东会、董事会决定,经营方案、财务预算、投资计划等也由董事会或股东会决定,不必经行政主管上报审批,因此,受行政干预较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3、金融市场的结构
  台湾已基本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其货币市场已细分为商业本票(CP)、大额存单(CD)、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国库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和银行同业拆借等市场;资本市场已细分为证券交易所市场、场外店头市场和报备市场等,交易品种包括股票、债券、基金证券、股指等;外汇市场已细分为外汇交易市场、外汇兑换市场、外币拆借市场等。
  4、利率结构
  与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相适应,台湾的利率体系也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利率、担保放款利率和短期融资利率等,影响货币投放量、市场利率及金融经营机构的业务活动;货币市场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和外汇市场利率,主要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和市场走势决定;依据市场利率和“中央银行”利率的动态,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自我抉择业务中存贷款利率。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海峡两岸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学术交流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
中国发展战略与地缘政治中的台湾问题
    上一篇: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下一篇:论以公平发展为导向的科学分配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