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礼仪之邦”一直是对中华民族的美称,以人为本的道德观也是我们典型的价值取向,所以在待人接物、为人为政中都贯彻着这一传统——“为政以德”、“民为邦本”,讲求人和、重人伦情感不重法治,重中庸之道。在风尚习俗上,社会倾向权力等级差别,人与人讲求等级和身份,权力意识较浓,同时认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这一特有的文化环境下,我国在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满足国家需求,对国家应当无所保密。当然,我国会计制度也很注重规避风险,但是相对德国而言更为适度。
德国属于群体导向文化,有强烈的德意志民族主义意识,这种过分自信、固执的民族性格表现尤为突出,如国际通用的减号“-”,德国都写为“·/·”。德国人对自己的会计制度过于自信,缺乏对他国经验的借鉴,在很多会计要素的定义中都难觅英美等主流国家会计要素的踪影,这无形中影响了德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以崇尚秩序与纪律闻名于世的德国人重法治不重人伦情感,“为政以法”的道德观根深蒂固,凡事都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普遍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诚实而不需要监督。由于权利集中导致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灾难是德国人民无法忘记的,所以他们追求社会权力的公平分配,人与人之间讲求平等、民主。德国还是一个审慎的民族,对于不明朗因素反应较强、比较保守,不愿冒过大风险。在会计中表现为强调会计规范化和法典化,会计工作具体由政府和民间会计团体管理。在会计计量上倾向保守主义,表现为极端的稳健性,如公司可以合法地低估利润和资产,加速折旧是运用最广的一种方法。为估计未来费用和损失计提准备金的做法也比较普遍,财务报表中各种准备很多,准备金给了德国公司更多的机会去拉平收益。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偏向于保密,在对外报表中提供尽可能少的信息。对会计核算,保守而严格地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德两国社会文化环境的迥异对会计制度的影响是明显的,会计制度的制定要根基于这一各国本身所特有的文化土壤。但是,作为一项制度或者法律,会计政策的选择要切实改重人伦情感为重人文秩序与社会责任,形成反应本国国情的、有效的会计制度。
四、启示与借鉴:改善会计环境,全会计制度
通过上述对中德两国会计环境的比较,可以发现总体上相互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并且也在会计制度上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实际上,两国也在一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如都肯定集体主义倾向、都是大陆法系国家等等。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又不是一些相似的特征,进行两国的比较并吸收德国成功的经验、避免一些可能的缺陷才显得有富有意义。
第一,在政治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中推进会计制度建设。正如我们前面的分析,会计制度是根植于相应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必须与之相适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情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不论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还是企业主体的构成,以及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和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会计制度的改革如果脱离了这一基础,就难以进行,也容易使得与经济实际的关系变成“两张皮”的尴尬处境,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与使用都失去有效的指导意义。
第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民族诚信意识。德国人的严谨、诚实和守纪律,这是德国能够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法治型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这是需要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民族也是一个优秀的、重视诚信的民族,但是在经济改革中出现的诸多不诚实守信的现象也极大地侮辱了中华的文明,甚至有了朱镕基对国家会计学院的学生也仅限于“不做假帐”的期望,这不能不深刻地警示我们会计环境的缺陷和会计制度的不健全。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国民的舆论宣传、价值取向的引导,充分利用民族优秀传统和文化的根基,把“诚信”放在首位,加强和提高整个民族的诚信意识,为会计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一流的道德水准和诚信意识。
第三,确立长远教育规划,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人格感染,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规划应该着眼于长远培养培养学生,道德教育要在学校教育、培训教育、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会计教育上,我国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尚的道德观念、诚实守信的观念作为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成为专业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其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会计教育不仅是传授必要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其中,道德水准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比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特别是在会计工作者遇到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时,技巧与知识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职业道德水准将发挥关键作用。
第四,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参与会计的国际化协调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德国传统的会计模式就因为过于封闭没能与国际接轨碰到了一些挫折。如1993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发现公司按德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盈利的,而按照美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则是亏损的,导致上市进程的不顺利。2000年我国的中国石油、中国联通等公司在海外上市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会计国际化的实质是各国逐步趋同的过程,也是各国利益之争的结果。因此,我国应当积极参与会计的国际协调,积极开展区域间的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成本,以谋求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最大利益。
第五,加强会计监管,保证会计标准的落实。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缺失、会计环境制约,我国一些企业通过“钻空子”等手段不履行相应会计责任的行为难免存在,限制了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推进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会计国际化的经验较少,会计监管变得更为困难和复杂。所以,在加快会计标准制定和完善的同时,应当强化会计监管,确保会计标准在制定和发布后得到有效实施。要搞好会计监管机制的建设,明确界定财政、审计、证券、金融、税务和会计等监管部门的职能和范围,落实责权,形成合力,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保证会计标准的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