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分析与模型研究(1)(2)

2014-06-25 01:04
导读:二、道德发展 就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的内容而言,反应灵敏度和习惯性推理是道德发展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主流观点植入此模型,从而将其分为如下两

二、道德发展
就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的内容而言,反应灵敏度和习惯性推理是道德发展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主流观点植入此模型,从而将其分为如下两大类。
(一)反映灵敏度。当道德行为决策者确认一种特殊形势将要影响他人利益从而需要进一步确认事件的道德价值取向时,他的道德决策程序就启动了。一个人在采取道德行为之前,他一定会意识到道德问题已经是客观存在了,即他知道自己行为的善恶对错。实验研究表明,毕业生在特定的专业环境(比如,注册会计师在职业行为规则面前已经暴露出大量的道德问题)下,已经领会到或感知到会计专业的道德问题出现的概率要大大超过其他经济类专业,其性质也更加严重。但是,他们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所选择的趋利行为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区别。新闻媒体暴光会计丑闻中的道德问题是必要的,但仅仅如此尚远远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反映灵敏度。我们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道德行为,美国的流行观点和经验是在学生学完了《中级财务会计》以后,才有必要开设职业道德课程。把职业道德课程与以前学过的伦理知识相互结合起来,在加速道德修养的成熟方面是特别有效的。
美国道德专家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而应该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个框架(当然包括职业道德)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我国在封建社会的时候就不是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宗教始终处于次要地位;我们共产党人也是无神论者,不信仰神灵、真主、上帝等,现在也认为共产主义是遥远的,我们树立的助人为乐的典型雷峰是不能够解决伦理和道德问题的。由此看来,一些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除了财神之外是一片荒芜,所以他们的道德反映灵敏度会大打折扣的。我国目前没有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只有基础课《职业道德教育》。陈祺等人(2005)的调查结果是, 80.1%的在校学生没有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83·4%的学生不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所以我的建议是,用职业伦理学与经济伦理学替代现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编写会计职业道德教材。按照如下顺序开课:先开伦理学,然后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与会计专业课同步开。这样,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和课后作业练习上,就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研究专业工作中的道德问题,提高反映灵敏度,强化良好的道德品行。代写职称论文 这样把学生提升到一个高起点上,使之养成会计专家思路和职业高手的特点。从而更容易给他们传授专业知识,增强其道德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判断的能力。
(二)习惯性推理。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中道德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是习惯性推理。它导致了道德判断,并且是这个模型中的批判性的思维因素,从而上升为大学教师和会计师最为关注的因素。传授习惯性推理的几种方法已经在有关文献(道德发展心理学、典型心理理论、案例分析、职业规则和品行理论)中大为倡导,由此也足见其十分重要。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规范道德(应该做什么)和行为道德(事实上人们如何进行道德决策的)。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已经调查研究了有关好坏对错的问题,所以他们的理论是典型的行为道德。所有发展型的心理学家更为关注的是发现人们实际上是如何做出道德选择的,而不是类似于一个人应该做什么的哲学问题。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提供了典型的规范道德理论,是会计职业道德应用理论的基础。其内容一般包括:利己主义理论、功利主义理论和实务论。讲解这些理论对于学生是有益的。因为他们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些理论方面的具体问题。但是他们却不能对这些理论去进行必要的实践。例如,我们的学生在《西方经济学》课堂上会接触到亚当·斯密的理论,从而使他们有可能错误地推导出一个结论:代表个人利益的行为不仅是允许的,而且常常是有益于社会的,因为个人做事可以使社会利益最大化。我们从利己主义的观点和思路来看,亚当·斯密关于个人利益驱动行为的假设是一个典型的假设,他既不是做了一个规范陈述(比如,人的行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是做了一个实验报告(比如,人的行为的确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样,教师也向学生讲述功利主义概念,可是也没有让学生去照着做。又如,会计师和会计学教授经常将成本利润法诉诸于他们的讨论和各种问题的评估之中。功利主义思想停留在结果证明手段的理论区域之内,但是这些东西在逻辑上是与“一个人应该投身于收益大于成本的事情上去”的观点是等价的。
上一篇:内部审计外包影响因素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