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当前会计主体的研究(1)

2014-07-09 01:38
导读:审计论文毕业论文,对当前会计主体的研究(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基于哲学认识论的观念,企业不是真正的会计主体;会计
摘要:基于哲学认识论的观念,企业不是真正的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应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直接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的“会计人”。“会计人”在会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主体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主体间性的关系。
关键词: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性;主体间性;企业
Abstract: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epistemology’s idea, the enterprise is not the genuine accounting subject; The accounting subject should be has the certainly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the skill, reproduces in the process to the society the fund value movement to carry on the reflection and the control directly “accountant the human”. what “accountant the human” manifests in the accounting activity process with other main bodies between is between one kind of equal main body relations. key word: Accounting subject; Accountant independent; Between main body nature; Enterprise 一、引言
西方哲学自十七世纪的笛卡儿开始就鲜明地把人的主体性问题提了出来,后经康德推进,黑格尔发展,到胡塞尔盛极而衰,转向主体间性的研究。相比较而言,会计的主体性问题就显得姗姗来迟了。长久以来,会计以及会计研究在学术领域没有地位,诚如1924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年会演讲中,HenryRandHatfield教授对会计职业的地位所作的既讽刺而又耐人寻味的评价“但是,可悲的会计学只是一门伪科学。……它的研究成果既不能在沙龙发表,也不能在国立院校发表;无论是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或者是现象论者,都认为会计学无法讨论,人道主义者将我们视为玩弄美元和分币的下贱人,而不是一个孜孜追求那些难以捉摸的事物之魂的人。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轻视我们,认为我们只有记录的能力,而没有执行行为的能力。”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学术地位和职业地位不断提高,会计人的主体意识也逐渐开始觉醒。然而,人们在谈论会计主体性的时候,却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意见不一。会计主体性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它不仅涉及到会计主体的所指,而且涉及到人们对会计主体性的认识以及相关的会计主体间性的内涵等一系列问题。从笔者搜集到的国内外有关资料看,对“谁是会计主体”这一问题,大致有四种提法:一是会计主体是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会计客体的“会计人”,二是单独进行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三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四是指具有独立资金和经营业务,单独进行核算的单位。我国现行的各种版本会计学书籍和辞典中“会计主体”大部分持后三种观点,将企业作为会计主体,有的也称为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很明显,人们对会计主体的界定和认识是不一样的。会计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以其自身用语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而著称,对于“会计主体”这一概念的科学求证和认知,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会计学科的健康发展和会计事业的繁荣。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会计主体的内涵
根据“会计主体假设”的理论,会计主体是指财务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要严格限定在每一个经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地位的单位或主体之内,会计信息系统所接受和所处理的数据以及所输出的信息,都不应该超出这些单位的界限。每一个具有独立性的单位,就是“会计主体”,会计信息系统在设计、运行时,要以每一个主体为空间界限,即是“会计主体假设”。(葛家澍、刘峰,1999)简单来说,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是为会计核算划定一个空间范围,以便于将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和外界相区别,与所有者自身的经济收支相区别。界线清楚,既便于核算,又避免纠葛。此假说的原意是正确的,其界定的经济核算范围也是切实可行的。问题在于“会计主体”概念的指向含义令人费解。我们知道会计既是一门经济科学,更是一门管理科学,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时的一种实践活动。管理的主体是人,撇开作为管理者的人而将被管理的物和事(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作为主体,未免本末倒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是主体,客体是自然”;“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以企业作为会计主体的假说违背了管理学的原则,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主体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给实际工作造成了混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总则》的制定,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都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上述内容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会计主体假设做出了规定,但写法却很客观,只以指出会计核算范围、对象为止,并不涉及主体的概念,这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会计主体的基本思想最早是由意大利人唐
上一篇:趋同国际惯例 提供有用信息——解读中国会计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