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会计的缺失与重构(1)(2)
2014-08-25 01:07
导读: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诚信意识的背离 市场经济对大众行为的根本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的动机方面: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诚信意识的背离
市场经济对大众行为的根本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的动机方面: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了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理论分析和经验材料证明,人们确实有追求个人利益的倾向。不同层次的人,由于自己的特殊定位不同,对利益的判断和追求也是不同的,但有着自己的利益这一点,却是共同的。当效率优先的观念被大力提倡,当信用在短期内不能创造效益,失信却有可能在短时间创造极大的利润时,一些实力不济的企业便置良心与道德不顾,借助于会计造假的“作弊”手段来达到牟取暴利目的。
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在制度经济学家和遵从制度经济学的人看来,任何制度安排下的普遍违规现象的存在都意味着制度设计本身或者是为维持这一制度的权威而制定的制度(制度的执行环节)存在缺陷,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还不够完善,即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脱离经济活动的现实,对现实发生的特殊经济行为约束失效。如会计分期、会计工作计量中的估计、分类、门点、特殊奖励等,会计制度给予了更多的运用会计估计的权利及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这些权利的运用会因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会计结果,如果在会计报表中不加以披露,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的模糊。
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
为了振兴和重组国有企业,从西方引进了公司制。无庸置疑,该项制度的移植,极大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公司制的固有缺陷,亦为企业制造虚假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内部人控制”就是其中之一,它为企业造假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这种治理模式下,来自于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者事实上是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为了达到自己圈钱的目的,便利用对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经理层的控制权,默认或支持上市公司造假,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获得更多的圈钱机会。而在审计法律关系中,由于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决定着审计人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完全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所以,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激烈的竞争中会计师事务所往往迁就上市公司,甚至将与上市公司共谋作为一种理性选择。在此背景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当然就不会真实、可靠。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会计制度设计中的管理学意识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