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会计准则制定:一种机制设计观(1)(3)

2015-09-12 01:32
导读:会计准则的产生如此,会计准则的变迁也是如此。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会计准则就需不断地修正和补充。这种修修补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会

  会计准则的产生如此,会计准则的变迁也是如此。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会计准则就需不断地修正和补充。这种修修补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会计准则能适应环境变化而继续发挥其机制作用。若两者差距不能弥合,而是愈行愈远,会计准则终于不再能完成机制设计目标,资本市场信息链条断裂,投资者利益受损,危机不断出现,从整体上重新设计经济机制的时刻便到了。“安然事件”的出现,引发人们对“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反思,虽然“原则”与“规则”之争尚未有定论,对其动机的解释也各有千秋(刘锋,2003)但新经济环境下详细的规则易于规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对会计准则的重新设计已成必然。不论是从美国最近根据《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 - oxley act of 2002)成立的pcaob上溯到fasb、apb和cap(甚至更早的由美联储(frb)发布的统一会计[uniform accounting]),还是从英国1976年的asb到1990的asb, 每一次会计准则制定的变迁,均是对经济环境,特别是对资本市场的反应,是对原有机制的一次重新设计,以矫正企业所有权与会计信息所有权的错位(杜兴强,2001),实现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
  我国会计准则同样是资本市场催生的产物。财政部在1992年便发布,并于1993年7月起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同时于1994—1996年完成了30份具体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项基本准则,实际上充当了一个概念框架的作用,而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并没有按原计划进行。真正用于规范中国会计实践的第一份具体会计准则是1997年6月颁布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而这份准则的出台是缘于此前的琼民源事件(许多上市公司像琼民源一样,利用关联交易做假账)。事实表明,资本市场的危机是我国会计准则正式投入运作的直接动力,由此看来,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与美国并无二致,同属于政府设计的用于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机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综观中外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变迁,我们发现会计准则与资本市场相伴相生。会计准则是政府为保护投资者免受信息不对称的损害,维护资本市场正常有效运转,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而设计的一种经济机制。经济机制观能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会计准则的制定,从而为准则制定者提供更恰当和清晰的理论指导。
  三、会计准则制定:机制设计目标与激励相容约束
  经济机制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任意的一个想要达到的既定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能否及怎样设计一种规则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的目标一致,即每个人主观上追求个人利益时,客观上也同时达到了机制设计既定的目标(田国强,2003)。我们把会计准则定义为政府设计的一种经济机制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这种经济机制的目标,也即制定会计准则的目标是什么?根据前面的综述,我们可知“技术观”把会计准则的目标定义为某一客观存在的“真实收益”,这样就不存在机制设计的问题。而“非技术观”的目标不论是“经济后果的公平、合理”,还是“交易费用最小化”都缺乏明确和可操作的含义,难以用于机制设计。从理论上讲,由于会计理论是广义企业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谢德仁,2001),会计准则的目标应取决于企业的目标。由于各国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差异,在企业目标的认识上存在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分歧。我们认为,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是比较现实合理的一种选择。麦肯锡公司通过对美国、欧洲(以德国为代表)、日本资本市场的特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布状况)、股东财富与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考察,认为“增加股东价值与其他利益方的长远利益并不矛盾。获胜的公司似乎为所有利益方都创造了较高的价值,包括客户、劳动力、政府(通过纳税)和资本提供者”。并且认为之所以赞成强调股东价值的美国制度,还因为“股东是公司中为增进自己权益而同时增进每一人权益的唯一利益方”(汤姆·科普兰,1998)。另外一家非常著名的咨询公司斯特恩—斯图尔特也持相似的观点。实际上,世界各国的企业制度安排与公司治理结构有趋同美国的倾向。从现代企业的契约各方来看,外部投资者拥有企业产权却难以实现会计信息产权的分享,这一错位正是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根源,没有信息产权就很难说完整地拥有了企业产权,而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界定和保护产权。因此,我们认为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是保护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产权,使其获得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准则产生和变迁的历史可以验证这一点。同时,也容易看出,我们推导出的这一结论与美国fasb现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界定的目标是一致的。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调查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