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探析(1)(2)
2016-01-04 01:03
导读:1.2.1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完全一致 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作为投资决策和对经营者进行评价的依据,目标是
1.2.1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完全一致
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作为投资决策和对经营者进行评价的依据,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经营者追求的是更高的报酬、休闲以及规避风险。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利益上的冲突,经营者往往以牺牲所有者利益为代价,采取措施隐瞒甚至扭曲会计信息来攫取个人私利的最大化,这种经营者对所有者的背离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1.2.2 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因为所有者是“外部人”,而经营者是“内部人”,这样,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经营者相对处于优势地位,而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信息占有的不对称、代理人拥有的信息优势,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利于委托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机会主义行为,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方便,委托与受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
1.3 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监督不足助长了会计造假的恶性循环。企业监督主要是由国家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三方面组成。
1.3.1 企业的内部监督和有关部门对企业实行的国家监督,由于人事关系和部门利益的影响,其监督不能完全有效地进行
企业内部,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所有者对内部人进行的会计监督,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股东本身并不能对内部人进行专业化的监督。而作为专业性监督的社会审计监督,由于中介机构本身大多挂靠在政府机构下,或者虽然脱钩,但仍有直接或间接的人事关系,致使社会审计不能保持独立超然的地位,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与税法中对外投资的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