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以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和内部审计对发展的渴求,审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内部审计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对内审风险进行全面、深刻地认识,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措施,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依据审计风险的性质,针对形成内部审计风险的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对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风险;风险防范
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审计风险具有以下的性质:(1)客观必然性,(2)潜在性,(3)非故意性,(4)不可计量性,(5)可控性。从其性质可以看出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能通过改变审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但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探讨审计风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及其可控性,从而有意识地去寻求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主动地去面对审计风险,以便把审计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因此要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内控制度审计,从根源上降低审计风险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财产安全,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它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基础审计时,对每一个审计发现都要从内控制度上找根源,对审计取得的各种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实质性测试,它可以起到风向标或导向的作用,引导审计向薄弱环节延伸,查出真相,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减少审计风险。
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防范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