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与重要性(2)
2016-03-15 01:23
导读:(一)重大错报风险与重要性 1、两者关系:(1)审计程序实施时检查发现的错报,是否属于重要错报,或者是该项错报连同其他错报一起,是否构成重大错报
(一)重大错报风险与重要性
1、两者关系:(1)审计程序实施时检查发现的错报,是否属于重要错报,或者是该项错报连同其他错报一起,是否构成重大错报,则应由重要性水平来界定。因此,按照1221号审计准则指南伪意见,从数目角度考虑,重要性水平是门槛或临界点,在该门槛或临界点以上的错报就重要的,是重大错报;反之,该错报则不重要,不属重大错报;(2)重大错报风险与重要性之间成反向关系,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应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应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
2、重要性水平的认定。审计职员应当从金额(数目)和性质两方面,综合考虑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并凭以识别和认定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以减轻或排除审计风险:(1)审计职员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运用职业判定,考虑是否能够公道预计有关项目的错报将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进而依据这些判定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在认定层次,其重要性水平又称为“可容忍错报”。可容忍错报的确定,应以对报表层次重要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分析认定层次错报的可能性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与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公道确定可容忍错报;对于超过可容忍错报水平的,即认定为重大错报。
3、审计过程中重要性水平的修正。
财务报表审计,是一个累积和反复的过程,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时尤为突出,而公道保证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意味着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始终存在。随着审计程序的实施。假如按原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获取的信息与风险评估时依据的信息有重大差异,审计职员应重新确认风险评估结果,并据以修正原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和重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检查风险
1101号审计准则及其指南指出:(1)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者之间关系用
数学模型表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2)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成反向关系。解读以上规范:
1、所谓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就是说,假如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当然也不存在审计风险和检查风险,即审计风险=0×检查风险=0;假如尽管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该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要的,下同),审计检查时均已发现并按审计准则作了适当处理,当然也就排除了审计风险,这时检查风险为0,代人模型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0=0。
2、审计失败是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在财务报表整体上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职员未发现或者虽已发现但未按规定作适当处理,才可能导致由审计风险转化为审计失败。这时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都是正数(存在),代进模型:审计风险=正数×正数=正数。
3、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是指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报表错报的可能性则越大,确定的检查风险水平就越低;反之,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报表错报的可能性则越小,确定的检查风险水平应越高。比如对一个内部控制规范不存在或不完善、或者内控制度没有有效执行,且会计核算很不规范的A企业而言,其重大错报风险很高,因此其可接收的检查风险应很低,其他同类企业某项目可接收检查风险水平的尽对数假定为10万元,A企业该项目的可接收检查风险水平则应确定为5万元,甚至3万元、1万元;相反,假如经测试A企业控制规范完善,足以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重大错报,且该控制规范已得到有效执行,会计核算规范程度也较高,这时A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则低,可接收检查风险水平应适当进步,比如一般同类企业该项目可接受的检查风险确定为10万元,该企业则可适当进步到15万元或20万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审计风险与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