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探讨(3)
2016-03-18 01:03
导读:(五)绩效审计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关注几个方面: 1.资金治理的经济性。跟踪资金使用全过程,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否
(五)绩效审计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关注几个方面:
1.资金治理的经济性。跟踪资金使用全过程,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完整、预算支出结构是否公道,仪器设备是否有效利用等。
2.行政治理的效任性。关注行政事业单位机制、体制、制度上的题目,包括机构设置是否科学,是否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行政治理职能发挥是否有效等。
3.行政活动的效果性。关注主要围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
工作计划目标以及所产生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等。
此外,具体项目中的绩效审计内容可以结合审计目标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延伸。
三、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发展的几点建议
1.做好绩效审计的有关立法工作,明确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经修订的审计法中固然增加了绩效审计方面的考虑,但是尚未突出其重要地位,绩效审计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和工作机制保障。同时,要尽快制订和完善国家审计机关的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的质量控制办法、绩效审计结果公告办法等规范,确保绩效审计的规范有序进行。
2.积极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绩效审计相关规范。固然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根据项目不同是各异的,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一些共性的、必须的评价指标标准,可以尽快探索制定评价体系。例如中心部分预算执行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等。
3.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熟悉,进步审计职员业务水平与技能。绩效审计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审计职员的自身素质,因此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审计职员业务水平和技能的培养,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强化熟悉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树立将绩效审计融进到每个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项目中往的工作理念。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