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审计方法谈(2)
2016-03-23 01:08
导读:调查评价法。咨询专家或环境利用者,当环境物品的供给数目或质量发生变化时。人们愿意支付或接受补偿的金额,按调查结果,评价环境资源损失价值或
调查评价法。咨询专家或环境利用者,当环境物品的供给数目或质量发生变化时。人们愿意支付或接受补偿的金额,按调查结果,评价环境资源损失价值或保护措施效益。可运用于评价如洪水对农田、水利设施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决策和风险分析法。一般来说资源环境开发和保护的措施或方案是多选择性的。并且部分资源环境项目难以用年度往体现,有的项目可当年完成,而有的却要跨年度甚至多年度才能完成;有确当时对资源环境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而有的在几年后产生影响或有着长期影响。如何正确评价、猜测项目的本钱和效果是个困难。使用决策和风险分析法可以较科学的解决这个题目。
在线监测法。资源环境领域的监测网络目前正在完善之中,如卫星远感数据接收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空气监测系统、排污监测系统、GJS地理信息系统等。资源环境审计应大胆利用这些在线监测设备和系统,审计期间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在线监测。目前在部分资源环境审计项目中已使用这一方法,如耕地保护情况、防护林保护工程审计中,审计职员尝试利用GPS系统进行了查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资源环境审计的方法没有一定之规,任何学科的技术方法都有可能使用。以上只是探讨了一些较常用的方法,只有审计职员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使资源环境审计方法趋于完善。
二、审计职员应对资源环境审计新方法的措施
资源环境审计的特有方法体现了其专业性和高科技性,难度和广度对审计职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目前现有审计职员尽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的职员,未全面涉及过资源环境审计。缺乏专业资源环境审计职员是当前资源环境审计亟须解决的题目。因此,一是要长远规划,培养专业资源环境审计职员。针对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现实。必须加强现有审计职员
培训力度,引进熟悉资源环保知识、环保技术的专门人才,充实审计队伍,为搞好环境审计工作打下人才基础。同时要及时总结资源环境审计的经验,逐步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作业规则与报告标准,使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资源环境审计打好理论基础。二是建立专家储备制度,实现与专业机构、专业部分的合作联动。利用他们的熟悉专业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上风,进步资源环境审计的质量。三是探索与其他审计的有机结合,如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可以更全面的对干部任职期间的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与投资审计结合,可以借投资审计的一些方法、技术,分析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增值性,还可以测试估量项目对资源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