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的发展趋势与战略构想(2)
2016-03-24 01:06
导读:8 知识和技术储备的不足。财政审计对审计职员的素质和能力的内在要求高,而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职员少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比较突出,审计职员的知
8 知识和技术储备的不足。财政审计对审计职员的素质和能力的内在要求高,而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职员少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比较突出,审计职员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难以满足财政审计的需要。政府审计部分的审计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陈旧及局限,影响了财政审计质量的进步。
二、财政审计的发展趋势
1 “公共财政”呼唤“公共审计”。公共财政目标的建立和公共财政的改革规则的明确并不意味着必然会产出良好的结果,其原因既有客观上的局限性,也有来自信息不对称、利益***和利益冲突。保证公共财政目标的实现和对改革规则的遵循就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永恒主题的财政审计在此阶段就会以公共审计的身份走向前台。其理由,一是财政审计的客体财政资金来源于纳税人,即来源于社会公众,具有明显的公众性。随着公共财政的建立,财政资金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是用于公共事业,沾恩的是社会大众,更具有公共性。二是财政审计的主体政府审计既对政府负责,也对公众负责,财政审计更加关心民生、关心社会公众关注的热门题目。民本主义的元素越来越融进财政审计理念之中。三是从审计结果的转化利用看,将来的审计报告不仅是审计机关的内部报告,而且要面对社会公众。
2 “阳光财政”打造“阳光审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然办事制度,进步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作为行使审计监视权力的国家审计机关,怎样进步审计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足的审计机关,这是国家审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阳光财政”即财政政策执行、财
政治理活动、资金支出等的公然透明化。“阳光财政”的改革与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审计公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 “绿色财政”期待“绿色审计”。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题目,我国政府已签订了“京都约定书”,并以负责任的态度承诺自己在可持续发展上所承担的义务。承担这一义务的财政内涵是“将环境因素纳进税制体系的一种租税设计,在确认并消除现存具有扭曲性并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直接税、间接税及补贴的条件下,提升现存租税对环境的友好性、或对污染产品课征新的生态税,以强化绿色税收体系”,也称“绿色财政”。随着绿色财政改革的深进发展,“绿色审计”将应运而生。绿色审计是针对全球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传统的微观会计核算和宏观国民经济核算均未将生态平衡和资源环保纳进核算而出现的会计核算虚假等题目,而进行的绿色核算公允性、真实性、正当性的认证和监视,其审计范围将涵盖环境政策法规执行审计;环保资金筹集、治理和使用审计;环保资金绩效审计;环保投资项目和建设项目审计等。
4 “民生财政”夸大“民本审计”。“民生财政”实质上就是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倾斜于民众利益和民生建设,客观上要求财政审计关注人民群众福祉,关注公众利益,强化“民本审计”。具体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社会保障的审计应当在促进***社会建设过程中有为有位;涉农和环保资源的审计;公共财政支出和公共投资建设的审计;劳动
就业的审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