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的落实(2)
2016-04-06 01:17
导读:因此,建设责任政府,就要求政府审计机关在开展真实、正当、效益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公营单位负责人责任履行情况的专门审计,明确他们的责任履
因此,建设责任政府,就要求政府审计机关在开展真实、正当、效益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公营单位负责人责任履行情况的专门审计,明确他们的责任履行程度和应当受到的责任追究,进行更高层次的责任审计。
二、我国开展责任审计特别重要
我国责任审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产生,而且受到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笔者以为这是由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背景所造成的。
(一)就政治背景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
1.我国事***领导的工人阶级***的国家,一方面,权力的制衡不能靠三权分立来实现,只能靠强有力的内部免疫系统来达到;另一方面,中国***历来重视自身建设,始终留意保持先进性,能够创造和吸收先进的监视方式和机制,保持和进步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2.与西方国家的政府相比,我国的政府规模更大,职能更多,政府官员对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承担着更大的责任,进行执法检查与监视、实现权力制衡、建立责任政府的任务更重。因此,责任审计是我国独特政治制度的需要,是中国***领导的人民政府进步自身免疫能力的需要。
(二)就经济背景而言
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具有虚拟性,国有企业产权总是不那么清楚,所有权监视总是不那么强有力,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总是不那么有效,因而保证国有企业领导职员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内部约束力相对薄弱,让国有企业及其领导职员接受更多、更强有力的外部监视,就显得尤为必要和十分重要。包括责任审计在内的政府审计监视是这种外部监视的主要形式。因此,进行责任审计是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进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自身免疫能力的需要。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三)就文化传统而言
我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观念比较重的国家。官员的职责重大,常被称为“父母官”;官位等级成为社会最公认的个人成就衡量标准;大多数人期盼当官、升官,因而民众对官员异常关注。这也导致了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对官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评价的传统。因此,责任审计在我国产生并受重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必然结果,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需要。
我国责任审计产生的背景说明,责任审计在我国不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与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相适应的一种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监视制度,是发挥政府审计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的作用的需要。
三、落实责任审计职责亟需解决的技术题目
(一)要尽快明确责任审计的对象范围
目前关于政府责任审计对象争论的焦点在于国有控股企业及金融机构领导职员是否属于责任审计的对象。
笔者以为:国有控股或主导企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受人民之托的公共资产的保管使用者,承担着公共受托责任,又是受国资委监管的企业经营资产的经营治理者,承担着企业受托经济责任。作为前者,他们应当接受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作为后者,他们应当接受国资委所委托的审计。两种审计的目标不同,政府审计机关进行的审计的目标是公共资产保管使用的真实性、正当性、效益性和主要负责人承担的公共责任的履行情况;国资委委托的审计的目标是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真实性。因此,应当将国有控股或主导企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纳进政府审计机关责任审计的对象范围。
(二)要尽快明确责任审计的内容范围
关于政府责任审计的内容,理论上还是纷争不断,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或权威的观点。 笔者以为,明确政府责任审计内容,1.以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涉及的范围为限。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是各种审计的活动范围;各项审计目标所要求的审计内容范围都应当以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为限。因此,与被审计领导人所在地区、部分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无关的方面,如领导人在
组织人事活动中收受个人贿赂,领导人的政治素质、生活作风等等方面,就不应当是经济责任的审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