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2)
2016-04-21 01:02
导读:传统财务审计在内容上不适应。传统财务审计的主要内容通常是集中在资产、负债、权益、损益等会计要素以及综合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结果的会计报表上。
传统财务审计在内容上不适应。传统财务审计的主要内容通常是集中在资产、负债、权益、损益等会计要素以及综合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结果的会计报表上。而现代国家审计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包括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信息等非物质资源,同时将更加重视政府部分治理理念的更新和治理效率的进步,促使国家审计更多地对政府组织、项目的治理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性、效任性、效果性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检查与评价。
传统财务审计在目标上不适应。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从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正当性、适当性角度分析经济活动情况,已无法满足对经济治理活动多层次多方面情况分析的要求。要进步企业综合竞争力, 需要国家审计部分必须提供综合的、全面的、有深度、有层次的审计信息。这就必须全面进步各个部分的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宏观经济运行质量,
2. 加强经济效益审计,适应财政结构变化。随着我国政府公共开支的增加,增大了政府的受托风险,政府只有经济地、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取得优异的公共治理服务业绩,才会得民心,合***。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针对公共项目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从而审查与评价政府部分使用公共资金的经济性、效任性、效果性情况,促进政府部分正确决策,依法理财,有效履行职责,不断进步治理经济效益。
3. 加强经济效益审计,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府越位;二是要求政府强化宏观治理和公共服务;三是要求进步政府工作效能。政府只有具备在开放条件下的高效治理能力,才可能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平稳的市场环境。
4. 加强经济效益审计,适应***法制建设进程。只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政府部分的治理投资项目的效任性、效果性和经济性情况进行审查监视,适当地进行审计公告,才能便于公众了解与监视,更好地促进政府进步整体诚信水平和工作成效。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经济学界多年来从理论到实践一直在探讨的事情。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既是形势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我国审计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齐国生,绩效审计术语的概念及使用题目[ J].中国审计, 2001, (12).
[2]陈思维、王令金、王晓震,《经济效益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
[3]管劲松等,《审计风险治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
[4]郝晓雁等,《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审计》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