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问责制度的设计及其实现途径(2)
2016-05-26 01:01
导读:3.问责程序:即采取何种方法和步骤向政府问责。第一步,由国家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并提交审计报告;第二步,根据审计报告的结果,由特定部门鉴定是
3.问责程序:即采取何种方法和步骤向政府问责。第一步,由国家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并提交审计报告;第二步,根据审计报告的结果,由特定部门鉴定是否有失责行为存在,如果有,则要鉴定责任的类别、大小及相关责任人;第三步,根据责任的类别、大小,分别将不同的责任交至不同的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第四步,提出处理意见后,要向问责对象反馈情况,说明处理理由和依据,听取问责对象的陈述和申辩,问责对象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起15日内申请复核;第五步,形成对于失责者的处理结果,向问责对象和社会公众告知。
(三)问责结果反馈
即问责之后的工作。不仅要问责,更重要的是要将问责结果及时地告知问责客体,使问责客体明确其责任,促进其改正,这也才是问责的最终目的。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审计部门出台了有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馈的办法,如江西省宜春市出台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馈和整改督查暂行办法》,其中界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反馈内容、方式,规定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制度,要求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中发现和揭露的违法违规问题,制定
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公布整改情况;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在收到《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决定》30日内,应以书面形式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报告整改情况;对不报送
整改报告、推卸责任、屡查屡犯、庇护违纪违规行为、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整改的,责成相关单位根据各自职能,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参照此办法,笔者认为问责结果的反馈不应仅限于经济责任结果的反馈,应扩大到政府审计结果的各个方面。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我国审计问责制度的实现途径
要想实现上述的问责制度,有效地实施审计问责,关键在于其外部环境的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环境与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环境是国家审计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它决定着一国的国家审计模式。而国家审计制度也是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对于审计问责的实现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其核心应该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是根本意义上的政治体制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人民主权的实现形式,任何的制度和机构都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核心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制度的外围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要想真正实现人大问责,其面临的问题是人大会议每年召开一次,这样人大对于政府日常的活动缺乏有效的持续的监督,在人大闭会期间,如何行使其监督权?笔者认为建立人大日常的监督权乃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关键问题。
(二)审计模式的转变
比较立法型审计模式而言,行政型审计模式具有更浓厚的内部监督色彩。转变我国行政型审计模式,对于提高审计独立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内大多
数学者都认为我国行政型审计模式应向立法型审计模式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只有审计模式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国际最高审计组织的《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则要求各国的最高审计机关在以下方面体现独立性:1.必须独立于受审单位之外并不受外界影响;2.必须具备完成其认为所需要的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3.应当在《宪法》中规定最高审计机关的建立及其独立性的程度。要保证我国国家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则要从实现我国国家审计组织机构设置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人员任免上的独立性与审计机构经费上的独立性这三个方面予以着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不断提高国家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
科技的发展要求审计技术不断提高,给审计目标、范围、对象、技术、审计评价标准带来了重大挑战,特别是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家审计新的课题。在科技不断发展,提高国家审计技术的同时,也给审计检查和监督带来了更大的审计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对于问责制度的顺利实行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