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3)
2016-06-24 01:02
导读: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关系,优化政府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府部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有利于建
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关系,优化政府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府部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有利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经济,促进政府审计由纯粹的监视机制向完善的公共财产激励约束机制转变,从而解决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题目。
(四)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纵性的评价标准
《世界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指出:合适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具有可靠性、客观性、有用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完整性、可接受性的特点。结合我国财政支出治理工作的特点,一个完整的、具有可操纵性的绩效评价准则应考虑以下因素:(1)绩效审计对象千差万别,被审计单位类型复杂,使用的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差别。(2)评价标准一般是能够量化的,而一些难以量化的,对被审计项目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源耗费,应采用特殊方法进行评价。因此,政府绩效审计
评价指标应从投进和产出两个角度来建立:主要考察政府行为本钱的资源耗费类指标和政府业绩的产出类指标。总之,建立一套科学公道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绩效,防范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五)优化审计职员结构,进步审计职员素质
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绩效审计需要较高要求,如需把握公共治理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学、
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而现有审计职员大都缺乏这方面知识。因此,应对现有审计职员进行强化
培训,以进步审计职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政府绩效审计能力;考虑到现有审计职员知识结构单一情况,还可以借用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部分的气力,以优化审计职员结构。另外,要实行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工作稽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进一步明确审计职员的审计责任,规范审计职员的审计行为,进步政府绩效审计的效益。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薛珊珊,李山梅,王玲.环境绩效审计与财务绩效审计比较研究.
[2]余玉苗.审计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审计署外事司.国外效益审计简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4]黄约.论绩效审计监视体制的完善与创新[J].中国审计,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