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定位和政策取向(2)

2016-07-28 01:06
导读:二、今后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定位 (一)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要逐步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既包括中心财政,也包括地方财政。建立一个强大
  二、今后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定位  (一)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要逐步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既包括中心财政,也包括地方财政。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财政,不是从财政自身考虑,而是从宏观的角度、从战略的角度、从长远的角度、从大局考虑给未来的财政定位。未来发展的远景和面临的难点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未来20-3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又长又高”的增长。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据以下几点:第一,中国事发展中国家,未来长时期内需求潜力很大。从的角度和国外的经验来看,有需求就会带动国家的经济增长,需求和增长的关系非常密切。需求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基础设施需求潜力大。二是城市化发展的潜力非常大。的城市化率大约40%,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5%-60%,城市化的发展对需求是一个很大的带动。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会有大量的需求。较大的需求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带动作用。第二,我国下一步的增长和发展有物质和技术的支撑。我国现在有72种产品的产能、产量在国际上居第一,主要农产品、主要产品的产量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位置。第三,中国的储蓄率很高。到目前为止,居民储蓄大约超过12万亿元,这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是很大的支持。第四,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从低收进向中高收进过渡时,会有很长时间的高增长。  2.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未来发展的定位是要实现“四化”,即产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但“四化”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很大,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难点。世界银行的报告《2020年的中国》中指出,中国未来若干年的发展面临四大困难:一是中国的未来用什么手段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促使经济平稳、健康、协调地发展。二是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会对中国形成很大的考验。三是环境保护。四是社会保障。报告称,“中国下一步如何建立一个既布满竞争又布满关怀的社会,对中国政府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除此之外,就业也是一个很大的,中国越往前走,就业压力就越大;中国下一步还要加强国防。因此,我们未来的财政政策必须要从宏观的、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建立强大的国家财政。建立强大的国家财政有三个标志:一是通过改革要进步两个“比重”,即中心财政收进占全国财政收进的比重和中心财政收进占GDP的比重;二是减少赤字,控制债务;三是建立防范风险的机制。  (二)通过改革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核心点就是要解决市场失灵,要提供公***品,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财政改革过程中最大的争议是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下一步财税政策还要不要支持经济发展。有人以为,公共财政的任务就是满足社会的公共开支。笔者以为,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改革的框架下,我国未来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还是要想办法支持经济发展,公共财政和财政支持经济的发展二者不要对立起来。这种“支持”和传统的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是不一样的。首先是支持的范围不一样,以前财政支持就是统收统支,而下一步的支持需要明确选择支持的方向和重点。其次是支持的手段不同,过往支持经济发展的手段是投资办、搞项目,下一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手段,第一是要大量运用财政贴息的手段,第二可以考虑运用财政投资补助手段,第三可以考虑运用财政股份投资的手段,此外还有税收、政府财政的手段,可以综合运用这些手段支持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今后财政改革总体的政策取向和政策思路  (一)财政政策的转型  今年开始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主要是考虑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风险的增加,同时也考虑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下一步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发展趋势:  1.财政赤字要逐渐减少。今年预算安排的赤字是3000亿元,而往年的财政赤字是3200亿元,财政赤字率要逐年下降。财政赤字率今年是2%,往年是2.3%,2003年是2.7%,2002年是3%,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在下降,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财政赤字的规模不一定会有很大减少,但赤字率会继续下降。  2.长期建设国债要继续减少。今年的长期建设国债是800亿元,往年是1100元,2003年是1400亿元,2002年是1500亿元,规模在不断减少。今后几年我国的长期建设国债不会取消,但是规模下一步会适当压缩。  3.预算内投资会增加。长期建设国债减少后,为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和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财政预算内投资要进一步增加。前两年财政预算内投资每年增加100-150亿元,下一步随着财政分配结构的调整和财政收进的增加,预算内投资还会进一步增加。  4.长期建设国债和预算内投资的方向要发生变化。第一要支持现有的已开工的在建工程,第二要加强对的投进,第三要对西部大开发和老东北产业基地的振兴以及中部的崛起给予必要的倾斜,第四要支持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二)下一步财政支出的重点方向  1.大力加强对“三农”的投进。往年,中心财政和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投进规模在上是力度最大的一年,总额达3000亿元。财政部最近提出公共财政要覆盖农村。相应的政策措施有:一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进。包括水利设施、农业生态、国土整治、移民建镇、农村电网等。二是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包括种子工程,畜牧良种,优质饲料,优质农产品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三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财政要增加气象投进,病虫害疫情监控的投进,农产品信息建设的投进等等。四是逐步建立农业救助性支持体系。包括农业灾难补助,农产品市场风险补助,农村困难群体粮食补助,特殊困难农民生产补助(农机具、良种)等。五是加大对农村、卫生、社会保障的投进。  2.加强对社会保障的支持。社会保障整体的改革面临三大任务:一是拓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二是降低社会保障收费。三是解决个人账户的空帐题目,目前空账余额是6000亿元,以每年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解决这些题目,财政要做的是:第一,调整分配结构。中心和地方共同努力,要进步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份额。第二,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我国未来的政府预算应该包括三大预算,即政府公共收支预算、国有资本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第三,社会保障收费的征管方式改革。目前全国21省市由地税部分来收取社会保险费,将在全国推开。  3.加强对企业的支持。要转变观念,下一步应该不分所有制,按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此外还有综合运用其他各种手段进行支持。地方政府要正确理解把握好、运用好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中心财政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要做三件事情:一要支持政策性破产;二要支持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把社会职能剥离出来;三要支持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三)税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1.增值税转型。即把生产型的增值税改为消费型的增值税。东北试点的效果非常明显。下一步要尽快在全国推广。国家因此减少的财政收进是800亿到1000亿。  2.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尽快并轨。  3.加强对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的支持。  4.取消农业税。目前全国28个省市农业税已免征,明年可以全部取消农业税。今后我国在很长时期,农民处于无税,之后是同一城乡税制。  (四)中心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1.所得税共享政策要稳定。中心60%,地方拿40%.  2.中心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要完善,特别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对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  3.大力减少专项拨款,进行回并,进步透明度。  4.关于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这里主要是省直管县的改革,在浙江省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4年又在河南、湖北、吉林三省进行试点。省直管县的改革已列进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但全国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各地情况可以分散决策。此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题目:第一,积极推进事权划分改革。第二,地方税改革要加大力度。第三,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第四,行政事业改革要配套进行。没有这些改革,光有省管县改革,中心与地方的关系、省以下各级地方的关系也不能处理得很好。
上一篇:对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