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2)
2016-08-25 01:23
导读:二、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 在审计方法上,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准项目 专项资金主要分成以下几类:与“三农”有关的支
二、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 在审计方法上,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准项目 专项资金主要分成以下几类:与“三农”有关的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水利资金、农田建设资金、路桥及广电和电力建设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与发展生产力有关的科技、、技改资金,与人民生活有关的
社会保障资金、低级卫生保健资金,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环保资金,与地方硬件建设有关的建设资金、城建资金(绿化、景点景观、公共设施运行资金)[4].审计选项时要权衡利弊,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充分考虑现有审计资源条件、审计职员有限的经验和能力、审计本钱等因素。主要选择一些政策性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大,或损失浪费严重、易受政府关心和社会关注、关系群众生产生活,且简单可行、易于操纵和评价的重点财政专项资金[5]. (二)整合资源 效益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审计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投进精兵强将,选调补充一定数目的非财务审计职员如治理、工程、环保等方面的专业职员,组成多兵种合成队伍,提升整体审计能力,必要时借调社会中介或内审机构职员共同参与;对申报立项可行性的评审和治理活动的审计,可特聘一些相关行业的专家往实施,以弥补现有审计队伍的知识面过于单一的不足。另外,由上级审计机关同一组织某一专项资金的“一条龙”效益审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实现同一组织、集中
培训和同步指导,共享审计思路、方法、技术等资源,便于地区之间的绩效比较与评价。 (三)广泛使用审计调查手段 审计调查可以极大地节约审计资源,进步审计工作效率,增加审计的可信度。 (四)评价要尽量谨慎客观正确 现阶段效益审计尚在摸索阶段,评价标准不够完整、同一。所以当前的效益审计评价应把握以下原则:一不能强求尽善尽美,贵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此达到逐步进步和完善的目标;二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应突出影响大、起决定作用的重点环节;三评价要尽量客观、全面、正确,充分发挥预防性、建设性和鉴戒性三个作用[6]. 在进行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具体评价时要尊重事实、切合实际、恰如其分,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切忌不着边际,牵强附会,缺乏针对性,重点不突出。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可以从立项是否恰当、资金分配是否公平、公道,治理是否有效,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效率和效果如何等方面作出重点性地审计评价。就目前而言,这种评价可以是对所审的全部或部分重要事项的评价,也可以突出对经济性、效任性、效果性某一方面的评价。要特别把握一点,评价标准与审计事项越密切,评价结果越可靠。在对未来效益的审计评估上,既要进行趋势分析,更要注重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 [1]济南特派办。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四个环节[J].审计,2005(9):13. [2]彭华彰,周铁锐,贺明明。国外效益审计的启示与开展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探索[J].审计研究,2005(1):4852. [3]郑新举。坚持以发展观为指导搞好水利建设资金审计[J].中国审计,2004(17):7172. [4]齐健贻。农业专项资金审计[J].中国审计,2003(12):3132. [5]李雅红。扶贫资金效益审计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审计,2003(8):3639. [6]齐国生。效益审计探析[J].中国审计,2004(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