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效益审计 进步政务实效(2)
2016-09-02 01:00
导读:二、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观念更新,实现政府职能和运作机制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由治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由原来的
二、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观念更新,实现政府职能和运作机制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由治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逐步转变为组织者和服务者;以控制治理为要务逐步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要务;治理目标由经济领域逐步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通过效益审计,可不断促进政府机关工作职员增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切实树立“大经济人”思想,一切为增加地方经济的增长点,为增加
就业岗位着想,履行起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应尽的职责。 目前,转变政府职能的突出题目就是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还权于,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实现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换。一是与企业公道分权,实行政企分开,从原来的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行为的“教练员”转变为“服务员”,解决“不该管”的题目;二是与社会进行公道分权,培养和发展中介组织,形成政府权威组织、市场交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三种相对独立而又相互支持的组织体系,做到凡能由市场调节,中介组织能够提供服务的事项,政府果断退出,解决“管不好”的题目;三是在政府机构内部公道分权,自上而下将部分行政审批权、社会事务治理权下放给下级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通过“简政放权”和建立行政审批制度,解决“管不了”的题目。 通过实施效益审计,还可以在推进建设化政府的过程中,对传统政府机构和运作机制进行改革,进步政府在知识条件下对整个经济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性、公道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构建电子化政府,可以运用信息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地域和组织界限,建立一个相对自由的信息空间,使人们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服务,改变传统的层层设卡、书面审核的工作方式。同时,在社会机关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也可通过各种电子化空间来进行信息互递,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取信息,为进一步科学治理和服务奠定基础。逐步推进“小政府、大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有利于进步工作透明度,促进政府廉政建设 在改革开放和化建设中,存在着***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特别是权力的滥用会导致***现象的发生。在廉政建设中,对权力的依法监视是反***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对政务工作实施的全方位效益审计和逐步将审计结果的公然公布,又进一步推动了政务工作的公然透明,使得善于搞暗箱操纵、追求随意性、崇拜权力的人再没有活动空间,以前感觉“神秘莫测”的事项均被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公众眼前。人们可以据实衡量各级权力部分和领导是否树立了科学的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否端正了
经济工作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按科学办事,一切按勤俭节约办事;是否还在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盲目攀比“GDP”速度;是否还在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使各级政府部分和公职职员自觉把手中的权力看成是责任和义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实际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上。这是推进政府系统依法行政,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保证;是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同时,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科学、高效、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必须做好宣传、评价体系建设和成果运用工作 实施效益审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视,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要把这项工作逐步推广和落实,必须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宣传实施效益审计的和意义,进步全社会对效益审计重要性、必要性的熟悉,促进求真务实之风在全国的迅速展开。一是通过教育和宣传,使全社会了解实施效益审计的终极目的是促进行政治理、进步工作效益。在查处财政支出违规、决策失误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违法范罪案件以及财政资金治理不善、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的同时,我们的目的尽不是仅仅要惩处一批犯罪分子和简单地淘汰一批干部;更主要的应是通过实施效益审计,教育干部、引导干部和鞭策干部如何“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是非分明,切实进步服务水平和治理工作效益,起到据实预警、引导规范和监视促进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和宣传,可吸引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效益审计中来,使他们真正关心国家资金的使用,关心政府工作的成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真正形成最广泛的***监视阵营。三是通过教育和宣传,使全国上下审计系统的工作职员进一步明确将来在进行效益审计中所要承担的职责,以及良好地完成和履行这些职责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为进一步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奠定坚实的、高素质的人才基础。 (二)科学地确定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保证审计结果科学、正确、公道、公证。审计评价标正确定的是否公道直接反映在审计结论和审计成果的质量上;所以,依据必须充分、站位必须高远、权重顺序必须清楚、对比程度必须正确。除了依据国家的法规和国家、行业及地区性公用标准或行业标准外,还要广泛采用和各专门机构的专业标准、被社会认可的成果,以及由被审计部分提供的、经专家论证的可研报告等。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察客观环境因素和宏观调控因素对标准依据的,力争做到客观、全面、可靠、权威。使依此为衡量标准所形成的审计结论,除可正确揭露题目外,还可公道题目的成因及科学解决题目的办法。切实达到促进资金治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进步的目的。 (三)加强对效益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成果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效益审计能否进一步在全国全面推广和实施,能否将“求真务实”精神落到实处。各级党委和政府只有果断地、不折不扣地把效益审计成果于对部分和干部使用考核评价政绩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处罚的重要依据,才能使“经济监视卫士”起到对权力监视和制约的作用;起到对***分子的震慑作用;起到规范经济秩序,进步经济效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