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审计面临的主要题目和对策(2)
2016-09-09 01:09
导读:二、电算化审计的对策与建议 我们通过对电算化审计中面临的新题目的分析不丢脸出,为了继续发挥当前审计风暴带来的威慑力,只有解决好电算化审计
二、电算化审计的对策与建议 我们通过对电算化审计中面临的新题目的分析不丢脸出,为了继续发挥当前审计风暴带来的威慑力,只有解决好电算化审计工作中碰到的新题目,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从而进步审计工作质量。 1.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电算化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进步审计质量的保证。在电算化系统中,由于数据存储的磁性介质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使得被审计系统的可见审计线索逐渐减少,其审计证据极具易逝性,审计难度更大,风险更高。由此可见,必须改变原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标准、准则不适合电算化审计要求的部分。同时,在制定具体准则时要侧重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电算化审计职员应具备的资格、操纵规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等方面作出规范。 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所有信息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的审计工作均是一种事后审计,而电算化审计工作不只是事后审计,更主要是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主要是审查系统设计功能的正当性、安全可靠性及可维护性。其中,还特别要求审查以下内容:系统是否建立了安全可靠用于防止有意或无意差错的程序控制;系统是否充分保存了方便今后进行审计工作的审计线索;系统是否建立了用于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保密措施和治理制度。事后审计则是通过各种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会计电算化的运算结果进行审计。特别是被审系统的程序有所修改时更应当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并对已发生改变的系统进行审计评价。因此,审计职员要全程参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调查、、设计、调试、检测和验收工作,并根据系统提供的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评价系统功能上是否达到原定要求,尽可能及早发现系统的,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3.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维护资产的安全,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主要通过建立会计电算化软硬件治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上机操纵治理制度以及会计档案治理制度等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在具体的审计实务中,可以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相关制度进行企业职能分离控制,对不相容职务加以分设,根据职责分明、互相制约原则建立相应职责分工,也可通过制定一套严谨的会计数据处理标准规程来控制数据流程。如会计数据遵循经过输进审核、记账和结账的过程而不是直接修改数据库来进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凭证、账薄、报表文件等相关资料可通过打印输出留下审计线索。 4.开发审计通用数据接口设计。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是指为了审计和财会治理的需要,可以由国家审计署以工作规范要求的形式要求各商品化软件和专用软件公司参照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001号已达到的功能,设计一个同一数据结构、同一输进要求和有一定强制性的数据文件。规定在对会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出的同时向该数据文件中输进数据。保证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文件中的数据永远与会计软件内部天生和输出的数据一致,从而保存下可利用的资料以便审计工作。 这种办法一旦实行,对于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来讲,审计职员有权要求在该单位的治理制度中加进有审计通过数据接口的实施制度内容,并根据该接口进行审计工作,否则审计职员有权提出审计保存意见,并要求被审单位限期改进。 5.加强审计职员培训。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对审计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原手工方式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原有的账证、账账、账表核对程序已无必要,而电算化审计内容又增加了对财务软件的审计。这些都要求审计职员必须加强审计信息化水平的培训工作,进而进步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由此可见,在电算化方式下,只要审计职员把握好电算化过程中所需的财务软件、审计软件、辅助审计软件及通用审计数据接口等知识, 并且在审计时加强对企业财务软件数据资料的全程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就能进步电算化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