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公司运营效益审计框架的设想(2)
2016-10-05 01:41
导读:六、公司运营效益审计框架内的具体审计实施指南 1.经营计划审计。确定公司的目标,是经营计划的核心。应建立两种目标并对其审计:(1)财务目标。
六、公司运营效益审计框架内的具体审计实施指南 1.经营计划审计。确定公司的目标,是经营计划的核心。应建立两种目标并对其审计:(1)财务目标。即审计每一个战略业务单位的财务报酬目标,包括投资报酬率、利润率、现金回收率等指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风险和机会。(2)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必须转化为经营目标,即对销售收进、销售增长率、销售量、市场份额、品牌着名度、分销范围等进行审计。 2.经营预算审计。审计为执行各种经营战略所必须的经营用度,并且要以的控制支出,预算灵活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定价不但要补偿本钱,而且要促进市场开发。 3.经营实施审计。对经营目标进行分解,审计财务资源分配。审计职员报酬制度和激励措施。为避免经理职员行为短期化,评估和报酬制度不应以短期经营利润为依据,而应建立在长期战略目标基础上。 4.经营控制审计。审计和评估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找出实际偏离计划的原因,制定和采取修正措施。经营用度与销售额的比率分析,假如某项用度率变化不大,处于安全范围内,则不必采取任何措施。假如变化幅度过大,或上升速度过快,以至接近或超过控制上限,则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财务分析,对公司净收益的各项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寻找进步利润的战略,以便确定公司如何行动以及在什么地方行动,从而获得盈利。盈利能力分析,通过对财务报表和数据的一系列处理,把所获利润分摊到产品、地区、渠道、客户等方面,以确定哪能产品或经营活动应该扩大、收缩或取消。如将功能性用度分配给各个经营实体,选择最佳调整方案。 5.战略经营审计。战略经营审计是运营效益审计的核心,关系公司创造利润和总体方向。通过“适时运营效益评估”对公司发展进行“价值导向”审计,其目的是确保公司目标、政策、投资战略和措施与经营活动的宏观环境相适应。战略经营审计的核心措施是,量化及审计整个经营环境、内部经营系统以至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经营环境审计———产品所处行业宏观环境评估,对市场、顾客、竞争者以及新制定的、法规影响公司价值实现的评估,分析该行业产品饱和程度以及经营战略创造利润源泉的潜力,判定公司远景和是否应该进行重大战略调整。经营战略审计———产品品种投资决策及经营过程评估,猜测公司整体经营目标能否实现以及评估经营各环节的资源配置是否公道。经营组织审计———经营实施者能力评估,即对内部或外部的组织结构所耗资源、内外联系沟通效率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