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最新发展与启示(2)
2016-11-24 01:08
导读:三、ASNO.5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与启示 PCAOB主席Mark Olson和SEC主席Cox都曾这样评价ASNO.5:“ASNO.5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控制在恰当的规模之内,并避免不
三、ASNO.5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与启示 PCAOB主席Mark Olson和SEC主席Cox都曾这样评价ASNO.5:“ASNO.5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控制在恰当的规模之内,并避免不必要的工作”,监管者和会计师事务所认为,PCAOB的新准则和SEC最近通过的管理层指南将降低首次遵循SOX法案所带来的昂贵的审计成本和挫折感。新准则也将令小公司对404条款的遵循变得更容易。 ASNO.5的通过必将促使内部控制审计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如今,世界各国监管机构纷纷学习美国SOX法案的经验,出台有关内部控制监管规则。如欧盟已经在起草“第八号指引”;澳大利亚类似的法案也在讨论之中;中国香港也有这样的想法。随着各国对内部控制监管的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必将成为审计人员重要的并且是十分有前途的执业领域。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和实践与美国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需要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与做法,发展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事业。笔者以为我国内部审计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亟待解决: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尚不完善,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主要是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
说明书》第122条规定,“发行人应披露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自我评估意见;以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第59条规定:”发行人应披露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自我评估意见,同时应披露注册会计师关于发行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结论性意见“。2000年底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第8号《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要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说明。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定主要针对的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等,对其他类型公司还没有强制性规定。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不要求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所以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审计就缺乏必要的动力与强制性。”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要提高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就必须强化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强化内部控制审计。 (二)内部控制标准缺失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推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由于条块划分和行业限制,不同的监管部门出台了不同的内部控制监管规则,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容的规定也各不相同。直到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才开始制定我国规范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使得我国至今尚缺乏类似COSO报告那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内部控制审计首先需要一套评价标准,PCAOBASNO.5是以COSO报告作为内部控制标准的,我国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一套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严重制约着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三)缺乏内部控制审计的执业标准 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最新规定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2年2月制定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所提出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对象、标准、范围等许多内容与当前审计服务市场开展内部控制鉴证业务以及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认识存在不小差距。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6月实施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提出基于COSO框架的评价方法,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活动的监督五个方面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但是诸多内容基本上是原则性的,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必要借鉴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经验与做法,制定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规范内部控制审计的服务性质、审计责任主体、审计方式、评价标准等。 内部控制审计理念的接受及实际操作实施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化才刚刚开始,在此过程中,适当地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实际做法,可以为我国的会计服务市场的发展和内部控制评价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目前,美国PCAOB正准备为实施ASNO.5制订相应的准则及应用指南,我们应进一步关注其进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