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3)
2016-12-02 01:10
导读:此外要积极与项目小组进行信息交流、讨论,由于项目组成员中在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及专业技能上的差异,沟通能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职业
此外要积极与项目小组进行信息交流、讨论,由于项目组成员中在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及专业技能上的差异,沟通能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集体优势。项目组应当讨论客户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及方式(特别是由于管理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并持续交换有关重大错报的信息。
讨论时应当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警惕可能发生重大错报的迹象。通过讨论可使项目组成员更好的了解所负责领域中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并了解所实施的审计程序如何影响审计的其他方面,包括如何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如果审计师发现了舞弊行为或可能存在舞弊的重大线索,应及时同适当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审计师应特别加强同企业治理负责人之间就相关舞弊问题进行交流,比如管理层的诚信度,管理层对于内控缺陷或舞弊行为的态度,管理层的某些“可疑”行为等。如果审计业务涉及的特殊技能和知识超出了审计师的能力范围,审计师还可以利用专家协助执行鉴证业务。
在开展具体审计业务过程中,管理舞弊的特点决定了审计师通常较难突破客户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因此,审计人员可开展个性化的审计策略,针对评估确认后的高风险领域实行专门审计程序以及延伸性审计程序,以克服传统舞弊审计思路带来的缺陷,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如何有效审计企业舞弊尤其是管理舞弊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世界各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无不说明人们对于舞弊的重视,如何发展创新一个有效的审计模式或程序来发现、遏制舞弊行为,缩小民众对审计的期望差距,降低审计风险,这一切都有赖于更多审计理论和实务界的学者对此开展更深入系统的工作,做出更大的努力。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王泽霞.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研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刘明辉.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赵德武,马永强.管理层舞弊、审计失败与审计模式重构——论治理系统基础审计[J].会计研究,2006(4).
4、黄世忠.从SAS.99看财务报表舞弊风险因素有效性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11).
5、俞校明.舞弊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J].财会月刊,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