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审计风险控制:一种均衡观点(3)

2016-12-29 01:17
导读:四、总结 审计风险有两个角度,即需求导向的审计风险和供给导向的审计风险,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缺陷
 四、总结  审计风险有两个角度,即需求导向的审计风险和供给导向的审计风险,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缺陷使得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普遍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这增加了需求导向的审计风险。同时,我国注册会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偏低,使得供给导向的审计风险也较低。针对这种局面,治理审计风险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均衡治理,一方面,要强化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加重管理当局会计造假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降低需求导向的审计风险,营造良好的审计执业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审计责任的承担,通过降低对审计师的诉讼门槛,加大惩处力度,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
上一篇:市场参与者行为与审计独立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