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目的(3)
2017-02-05 01:04
导读:(三)经营治理者的审计需求 经营治理者作为委托受托关系中的受托方多数充当的是被审计的对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固然经营治理者在审计关系中处
(三)经营治理者的审计需求 经营治理者作为委托受托关系中的受托方多数充当的是被审计的对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固然经营治理者在审计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然而,在确定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中,为了明确自身的清白,取信于委托方,经营治理者亦存在主动需求审计的愿看,这时其对审计的需求是希看通过审计确信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遵守了与委托方之间既定的会计计量规范,不存在错误和弊端,即不含有信息风险。 随着资本市场的,为了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需要,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成为企业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时期,企业的股权结构表现为所有者的人数激增,股权变得高度分散,单一所有者已无能力对企业的经营治理实施监控,所有者只是通过委托契约关系对企业的财产保持终极的控制权,最为关心的是其股票的买卖,因此而成为纯粹的投资者。这样,所有者们失往了形式上乃至实质上对企业活动的控制权,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控制权逐渐落进企业经理人手中。在经理人把握企业经营治理的控制权以后,经理们所关心的就是如何将上闲散的资金更多地吸引到自己所经管的企业中。为了吸引投资者手中的资金,经理人必须表明自身的经营能力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对此,需要向投资者公布企业的会计信息,以便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为了消除理性投资者的信息风险,降低吸收资金的本钱,经理人也就产生了对审计的需求。对于经理人而言,要求审计验证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为了减少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亦即减少信息风险。(四)投资者的审计需求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不仅使得社会公众成为投资者的愿看成为现实,而且也使原来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所有者逐渐演变成为投资者。对于投资者而言,所关心的是投资的盈利性,而投资的盈利性取决于其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投资者无论是购进、持有还是卖出一家企业的股票,均需要根据该企业相关的信息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由于投资者进行决策所依据的信息是由企业提供的,而投资者本身无法实施对信息的验证,为减少信息风险,进步决策的正确性,就需依靠审计对信息进行验证。因此,投资者对审计的需求也是为了减少信息风险。
(五)政府的审计需求 政府对审计的需求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政府以所有者的身份对审计的需求,该方面的见所有者的审计需求分析;其二,政府作为社会治理者的身份对审计的需求。经济的繁荣是国家财富最有效和最丰富的来源,而经济繁荣的条件是保持一个良好的经济秩序。为保持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政府依据其强制气力参与市场经济,通过形式强制规定发行有价证券的企业必须向政府的有关部分进行证券发行登记,并报送经注册会计师验证的财务报表。这种强制性财务报表审计,客观上使得注册会计师已不再是对企业的某个具体投资者负责,而是面向了全社会。对于政府而言,无论是作为所有者,还是作为社会治理者,其对审计需求的动机都是为了降低信息风险,所不同的是:作为所有者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作为社会治理者则是为了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审计信息使用者对审计需求的动机均是降低信息风险。由于降低信息风险满足的是不同审计信息使用者的直接需求,因此,将其定义为审计的直接目的。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经济结构是由不同的委托受托关系组成的经管责任。经济秩序的稳定取决于不同经管责任的有序联结,任一环节的故障都将导致整个经济秩序的紊乱。审计作为委托受托关系的产物,通过审计,降低信息风险,不仅可以使某一具体的委托受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委托受托关系之间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因此,撇开具体的审计信息使用者,从社会经济权责结构的整体考察,人们希看通过审计来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这一点已从政府作为社会治理者的身份中体现了出来,并且审计已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获得了“经济***”的美誉。我们把从社会经济权责结构的整体考察而形成的人们对审计需求的动机称为审计的终纵目的。 综上所述,审计目的包括直接目的和终纵目的两部分。直接目的体现的是不同审计信息使用者直接的需求动机,而终纵目的则是撇开具体的审计信息使用者,从社会经济权责结构的整体考察而形成的人们对审计需求的动机。审计的直接目的是降低信息风险,终纵目的是维护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