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场审计的实现方法研究(4)
2017-02-07 01:10
导读:应本着同一规划,分步推进的战略思路,首先在某一范围建立非现场审计的试点。在此基础上,扩大非现场审计的范围,并进一步完善非现场审计的某些环
应本着同一规划,分步推进的战略思路,首先在某一范围建立非现场审计的试点。在此基础上,扩大非现场审计的范围,并进一步完善非现场审计的某些环节。
(四)采用集中分析、分散核实的计算机审计模式 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互为条件,互为补充。在非现场审计阶段,集中气力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非现场审计,选择进一步审计对象,并在现场审计中证实情况或具体了解题目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
(五)加强对审计职员的培训 开展非现场审计要求审计职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把握财会、审计知识,还要把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固然目前审计职员都接受了一些计算机知识培训,但一般多是低级程度的培训,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软件的操纵等。大部分审计职员并不知道计算机处理与网络技术的运用有什么风险、怎样控制才能有效降低这些风险,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审计,更不用说如何采用联机分析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等技术来分析审计数据了。计算机技术职员固然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比较熟悉,但他们又不熟悉会计和审计知识,不知道需要审什么、应该怎么审。因此,在实施非现场审计时,需要对审计职员做进一步的培训,以适应非现场审计的需要。
(六)高层领导重视,审计职员积极参与 实施非现场审计是一项投进大、风险大、实施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是审计模式、审计思想、审计方式的一场变革,高层领导要树立起正确的信息化理念,必须下决心,投进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并监视这些资金的公道使用。没有高层领导对这一巨大工程的熟悉:支持与直接参与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大量的实践表明:高层领导的重视是成功实施非现场审计的关键。同时,进步审计职员素质、觉悟,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也是成功实现非现场审计的关键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