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审计成果优质化若干思考(2)
2017-02-12 01:36
导读:三、审计成果优质化的一般要求以及现状评价 审计成果具有以上四个基本特征,实现审计成果优质化就要在工作中满足这四个特征的规定性要求。由于,
三、审计成果优质化的一般要求以及现状评价 审计成果具有以上四个基本特征,实现审计成果优质化就要在工作中满足这四个特征的规定性要求。由于,优化审计成果是审计机关一向致力实现的工作目标。所以,从实际工作中就可以看到我们在优化审计成果的进程中已经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看到有待努力的地方。 (一)规范性方面 规范性在审计工作中转化为制度化。制度化要求一切与审计工作有关的行为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兵马未动,制度先行”。 北京市审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制度建设作为至关基础、至关全局、至关发展的大事来抓,三年以来修正、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审计业务、行政、人事、信息以及财务后勤等六个方面150多项治理制度规定,营造了持续发展北京市审计事业、创造优质审计成果的制度环境。 在审计业务治理方面,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审计机关审计作业规程》、《北京市审计局审计项目执法责任制度》以及《北京市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等 20多项制度规定。对审计方案编制与审批,审计日记、证据、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对审计报告的编审以及复合直至审计档案治理的业务工作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到位的规范。明确了审计职员、组长、科长、处长乃至主管局长的审计执法权和相应的责任,完成了审计全过程的规范化治理。 不仅如此, 2004年北京市审计局还出台了《北京市审计局工作职员行为规范(试行)》。这个用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规范审计职员基本行为的制度规定,不但完善了制度体系,还以制度建设的方式,明确了审计行为的基本道德准则。把道德的自律与制度的他律结合在一起,在先进的政治思想统领下,初步形成了以“思想政治为先导、道德建设为基础、制度保障做后盾”的发展态势,提出了解决机关思想道德建设易流于形式的有效办法。 (二)创新性方面 实现审计成果优质化,要求审计机关、审计职员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熟悉、运用规律,不断形成新的思想观点、推出新的办法措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解决题目等等。 近年来,北京市审计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在审计工作组织治理、廉政建设、进步凝聚力、调动积极性等方面,不断推出新的思想观点、方法措施,形成了协调发展审计事业,优化审计成果的运行机制。 过往,分层次、分行业审计治理体制使市局与区县分局、分局与分局甚至分局业务科室之间在审计业务的组织与治理上,存在着计划不同一、步调不协调、信息难以共享、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不能满足市场化进程加快,决策部分需要相应的社会化信息进行宏观调控的要求。 市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突破传统束缚,创造性地用“审计工作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整合审计资源,安排实施同一计划、同一组织、同一培训、同一方案的全市性审计项目。胜利完成了非典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失业保险基金、综合环保资金、固定资产投资等大型审计项目,充分发挥了审计系统治理与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出审计成果的规模效应,扭转了体制性的被动局面,推动了北京市审计事业的协调发展。 在廉政建设、进步凝聚力战斗力、调动积极性等方面,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一体化治理,解决了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层皮的普遍性题目;同时,还提出人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把事业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事工作的核心职责和终极目标,并把人的能力进步和强化作为实现审计目标的第一保证;在工作中贯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鼓励成材、人尽其才的人力资源整合方针,把“以人为本”做到了实处。 这些办法措施与制度规范联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优化审计成果质量、推动北京市全面发展审计事业的运行机制。 (三)效益性方面在现阶段,实现审计成果优质化,要求项目审计结果满足《北京市审计局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在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法、证据、工作底稿、审计日记、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和决定、审计工作的行业禁忌、揭露题目或者提供线索以及审计过程、结果等方面有关效率、效果、经济节约的具体要求。 从过程治理的角度看,审计成果的效益性(也包括依附性),建立在规范性和创新性之上。也就是说,只要规范体系公道有效、体现出创新价值,就可以进步操纵速度、降低失误概率和投进比重,效益性就会表现出来。还要夸大指出,完整的规范体系不是单一的制度(即法律)规范,还包括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 近年以来,北京市审计机关从夯实制度基础、不搞暗箱操纵,到规范基本行为、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审计业务工作一体化,经历了一个用制度建设保证公平竞争、用思想道德建设带动业务工作的发展过程,焕发出广大审计职员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自我价值的工作热情。从各类报告、信息越来越频繁地得到上级单位重视,各类宣传稿件刊载数目越来越多以及市、区两级审计机关的社会威看越来越高等不争的事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规范性、创新性方面的投进,越来越充分地从效益性上反映出来。 (四)依附性方面 优化审计成果,要求审计职员熟练把握机操纵技术以及各种审计作业文书和专用文体的制作要求,保证审计成果顺利产生。 现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普遍使用,审计项目也已经实现全过程的“准则加模版”式的步骤化治理,除往提取谈话记录、现场情况记录等少数证据形式需要笔记外,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审计。作业过程规范化,大大降低了技术性失误概率,为实现审计目标和优化成果提供了保证。 另一方面,从近年《北京审计通讯》、《北京审计宣传文选》以及《北京市审计局优秀调研报告专辑》等集合审计成果的书籍、刊物,可以看到审计职员在把握特点、整理组织素材、进行、提炼观点看法等方面,已经普遍超出了撰写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的技术层次,基本上可以应对优化审计成果必须优化相关文体制作技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