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体制的宪法思考(3)
2017-03-04 01:05
导读:三、结束语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建立结构公道、配置、程序严密
三、结束语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建立结构公道、配置、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视……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分的作用。”可以说,在我国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的公共行政和相应的监视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显现,行政型审计体制向立法型审计体制的变革,有利于人大对政府公共权力的监视,有利于从源头和制度上遏制并根除***,促进高效廉洁行政机构的建立。 假如能有这样一套公道有效的制度正常运转,就能确保国家权力沿着良性的轨道有序运行,我们也就不至于每年都只能靠一场审计风暴来解决财政资金使用中的痼疾了。
[1] 廖洪。论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ED/OL].在线论坛网,2005-01-09. [2] 杨肃昌。中国国家审计:与改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57;9;157;133;285;257. [3]李金华。国家审计的本质和战略思考[ED/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