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与发展探讨(4)
2017-04-26 01:25
导读:内部审计的转型,需要完善各项监控及评价措施并实现系统的有效整合,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将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形成既相互独
内部审计的转型,需要完善各项监控及评价措施并实现系统的有效整合,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将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形成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使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机制整体上趋于完善。
(三)提高内部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控制能力
在集团企业,要发挥好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提高内部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控制能力,不能把审计体系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孤立地看待,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摒弃狭隘的系统观念,从多方协作、广泛联系的思路出发,正确设置审计监控业务与其他监控业务之间的关系,使审计监控机制的运作与其他监控业务置于双重控制、交叉核对、双向考核、相互制衡的状态,才能达到防范监控体系风险、提高运作效率的目的。
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对于集团企业最重要的是处理好财务预算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也就是做好财务预算的审计工作。因为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企业实施管理控制和经营规划的基本制度,在集团实行财务预算体制的进程中,内部审计独特的监督功能可以使财务预算管理运作处于双重监督之下,解决财务管理系统自身难以监控和处理的一些问题,包括发现制度和政策存在的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有利于规范财务资金的运作,支持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顺利进行。
从多数集团企业现状看,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往往存在形式化和诸多不足,如对预算的编制环节关注不够、对预算支出的结构分析不够、对支出的效益性重视不够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关键原因是企业制度安排的缺陷,但也有内部审计自身重视不足的原因。所以,集团企业在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制度。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制度怎么建立?笔者认为,一是在设计财务预算管理流程的同时必须制定强制性的审计工作机制,从财务预算控制机制的建立,到预算组织体系、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的各个环节,必须有内部审计的监督把关。二是应实行预算管理审计信息化,财务预算审计软件与财务应用系统衔接,实现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预算管理审计的质量和速度。三是建立财务预算审计的工作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确定工作质量标准,促进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程序化、规范化。
财务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是一种再控制、再管理活动,审计部门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完善预算标准和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找准预算管理审计的切入点,力求做到全面、系统、科学、先进,同时体现可控制、可考核,实现审计工作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要求。
内部审计的作用随着集团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无论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受托经营者,还是审计人员都应认识到内部审计不仅是查错防弊的工具,不仅是只重结果的事后监督手段,更重要的是服务于企业决策和经营的一个动态管理系统。只有统一认识、提高认识,认真研究、细致安排,内部审计才能真正沿着现代管理的方向发展,发挥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