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探讨(3)
2017-04-30 01:01
导读:四、从的实际出发,逐步探索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模式 现阶段开展绩效审计,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立足于实际,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李
四、从的实际出发,逐步探索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模式 现阶段开展绩效审计,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立足于实际,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李金华审计长在200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推进效益审计的实践,要从实际出发,分层次进行探索,同时要突出重点,工作中要注意抓住效益的突出问题,摸清情况,深入剖析,予以充分揭露和反映,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抓不住要领。特别是在起步阶段,反映的问题宁可少一点,也要有说服力,评价的面宁可窄一点,也要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作用。 1.提高认识,克服绩效审计的“神秘感”,绩效审计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同时要改变“无所谓”的态度,认为绩效审计就是做些分析,搞些服务,这种认识是不对的。绩效审计不仅是监督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监督。要把绩效审计提高到审计的必然趋势,也是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的高度来认识。 2.要走出照搬国外审计的模式的误区,必须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分层次的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试点项目。目前,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管理水平还不高,财经领域违法违规问题还较为普遍,各项基础管理比较薄弱,所以我国目前的绩效审计还应以揭露问题为主,重点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而不能象国外那样搞全面的效益评估。开始时,选择那些规模小的项目,然后再选择一两个跨部门的项目作试点,为绩效审计的全面开展摸索方法、积累经验。 3.审计机关应组织进行绩效审计的
培训,让绩效审计的理念深入人心;也可以选派一些审计人员到绩效审计搞得好的国家去,具体体会绩效审计的操作,积累实战经验。 4.在国内广泛开展绩效审计的研究,从上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路子、方法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