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2)
2017-05-03 01:09
导读:三、我国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1.鉴戒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修改我国的审计风险模型。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夸大从宏观上了
三、我国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1.鉴戒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修改我国的审计风险模型。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夸大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我国有必要鉴戒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的做法,将环境变量引进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引导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减少可能产生的审计风险。 2.加,形成自己的一套风险评估体系。国内没有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利于风险评估程序的进行。可由注册会计师事物所协会牵头,与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机构或大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研究风险评估体系为实务提供指导。同时,事务所可根据自身积累和研究、鉴戒外国或外资事务所的方法经验、事务所联合开发形成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体系。 3.重新构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定能力和职业怀疑精神。同时, 通过后续和工作
培训来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的职业判定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和超然独立性执行审计业务,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怀疑态度,对相互矛盾或者可靠性存在疑问的文件或治理当局声明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增加发现和揭示重大错弊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4.充分机技术,进步审计工作水平。包括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性测试、进行统计抽样、进行审计风险评估等,以进步工作效率和水平,以及运用计算机建立广泛的数据库资料,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 5.辩证地引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执业理念的改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引进,意味着在实施审计时有了更多的审计模式可供选择。在我国现阶段,可以考虑选择以下两种混合审计模式:一是以制度基础审计为主,结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混合审计模式。此法一般适用于资产、资本规模较大,业务比较复杂,经营范围比较广、组织结构大、分散的上市公司、跨国公司、团体;二是以会计报表审计为主,结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混合审计模式。 6.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采取逐步推行的方法。选择试点,我们可以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以及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试点推行。从西方发达国家审计职业的发展看,经济发展要求审计职业同步发展,审计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的地区,势必对审计业务需求旺盛,因而注册会计师的经济与责任随之增加,职业风险加大,客观上有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同时,在这些省份,大多有国外经验丰富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能够获得一些比较直接的经验。另外,规模较大的事务所的人才素质较好,适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在此期间可以成立风险导向审计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和收集反馈意见,并不断修改形成比较规范性的指导性的书面资料。
: [1] 胡春元。风险基础审计[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3] LainGrayandStuartManson.审计流程———原理、实践与案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4] 赵兰芳。对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些熟悉[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2)。 [5] 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 [6] 吴 静。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J].财会,2005(3)。 [7] 黄世忠,张胜芳,叶丰滢。会计舞弊之反思———世界通讯公司治理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剖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