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2)
2017-05-08 01:19
导读:三是内部审计的风险问题。内部审计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
三是内部审计的风险问题。内部审计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经营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产生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实事求是的讲,我国的内部审计只是企业的管理手段之一,只是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工具,是管理当局主观意志的体现。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管理做出客观评价。同时,内部审计事项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往往会增加审计难度,使审计人员对事实真相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不仅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效益、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经营决策审计、经营风险审计、投资审计等,还要预测新形势下的兼并、联合、分拆以后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评价企业是否有效益,提出是否可行的意见书供领导决策参考。这些业务一般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较为密切,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一些敏感事项涉及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内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从而面临审计风险。另外,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工作责任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如果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徇私情或害怕打击报复,故意放弃对重大问题的追查和揭露,提供与事实不相符的审计结论,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对于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1)加快内部审计有关法规准则的建设,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2)以风险为基础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3)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以加强对内审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从而减少人为风险。(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四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技术问题。内部审计是一个业务涉及面最为广泛的部门,随着企业的发展审计对象越来越复杂,这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审计过程中缺少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对内部审计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差;而且很多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克守诚实、正直、客观、保密等职业道德,对审计结果做出较大的妥协。另外,传统内部审计过程中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本身就蕴藏着巨大风险。
现代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而且要熟悉会计、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同时面对复杂的企业内部管理形式和审计对象,内审人员还应提高审计查证协调能力及审计表达能力,能力上的缺乏会影响内部审计的结果。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审计过程中不接受被审部门雇员、客户、供应商以及有工作关系的人员的酬金或礼物,不得将其在审计过程中得到的信息随意进行披露。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强化风险意识,在审计中以风险为基础制定审计计划,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并按照风险的高低进行排序和确认,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应审计业务的资料,并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降低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
除了上述的几个主要原因外,内部审计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发挥作用,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