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体会(2)
2017-05-20 01:05
导读:五、讲究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 笔者以为,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是要讲究方法,即做到“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就是“顺查法”与“逆查法
五、讲究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 笔者以为,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是要讲究方法,即做到“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就是“顺查法”与“逆查法”相结合,“详查法”与“抽查法”相结合,两者交相使用。所谓“顺查法”就是指审计的取证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由前往后推移,“逆查法”与之相反,由后往前延伸。 所谓“详查法”就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某类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全部毫无遗漏地进行全面具体的审查方法,可以有效地观察到离任者任期内所有经营业务活动。“抽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推断总体状况的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一些小型企业、业务比较简单或离任者任期较短或群众反映强烈,上访现象较多的单位,一般都采用“详查法”;对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会计工作较好的单位,一般都采用“抽查法”。
六、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题目 1 审计评价内容不明确。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内容过于全面化。表现为:一是充分肯定责任人的成绩,如实指出并分析题目,这种对成绩、题目、分析的全面评价实质上是避重就轻的评价,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把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工作纳进审计评价内容;三是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发展也纳进评价内容,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 2 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将经济责任审计混同于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评价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谈事实,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点,即经济责任的回属采用回避的态度,违反了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原则。而且对被审计单位对外提供担保、存在正在诉讼中的未决经济案件等可能造成的或有损失,应承担的或有责任不予表露,不明确责任将审计结果的正确性。 3 审计评价要求不明确。没有按照经济责任审计有关文件规定,评价带有主观随意性,评价用语不够正确规范,使人难于理解或产生错觉,或者评价结论过于尽对化,未遵循应有的职业谨慎。 4 审计职员的素质影响审计评价质量。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这就决定了审计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责任大,必须要求具备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专职职员较少,审计项目多,就临时搭班子,抽到谁是谁,很难保证职员质量,审计评价往往抓不住要害,深度不足广度不够,难以进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