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成本控制与绩效提高(2)
2017-05-20 01:05
导读:三、高校内部审计成本控制与绩效提高 (一)完善管理体制,降低审计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1.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审计效率。 现代行为科学
三、高校内部审计成本控制与绩效提高 (一)完善管理体制,降低审计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1.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审计效率。 现代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决定人们的行为目标。科学的激励机制是一种推动力量,可以激发人的动机,是推动人朝着期望目标不断努力的内在动力。通常,我们所说的激励机制包括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激励和约束相辅相成。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是促使行为高效运作的根本保证。激励是诱惑,而约束则是威胁,高校内部审计运用激励机制两种不同的力量,将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成本的降低。 2.利用综合业绩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由于内部审计业绩很难用量化的数字来表示,给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业绩的评定带来了一定难度。因为如果仅仅从数量上如审计时间、成本高低等指标来评价内部审计业绩则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因此,衡量内部审计价值的最好标准是利用综合业绩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来对内部审计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通过平衡计分卡建立绩效考评指标,将考评结果与个人报酬挂钩,这样将激励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降低内审成本,提高内部审计效果和效益。 3.科学编制审计计划,加强审计预算管理,实行审计成本专项控制。 科学编制审计计划,安排审计项目时要有选择性,一方面要选择那些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重大事项开展审计;另一方面要选择那些能扩大审计影响,宣传审计效果,且能对学校工作效率的提高产生连锁反映的项目来开展审计,尽量不要选择那些大而全并且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收效不大的项目。 加强审计成本预算管理,将审计成本从学校总成本中分离出来,并由合适的部门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单纯由财务部门来行使“总管”的角色容易导致单位和部门为追逐部门利益最大化,在与学校的博弈中换取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条款。因此,最好的成本控制方法是将学校管理总成本和分项管理成本实行平行控制,即财务部门和相应的管理部门同时控制。审计成本作为学校分项管理成本的一部分,并将项目外包成本归入审计成本。这样既减少了财务部门对审计成本控制的难度,又提高审计部门对审计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实行办公自动化管理。 在审计档案管理中,应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要的工作底稿、被审计对象资料、审计信息应录入计算机系统,方便查询,在部门内快速传递各种信息,使资源共享,以提高整体效率。 (二)控制审计项目成本、降低变动成本、提高审计实施效率。 1.严格控制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手段与方法。 审计程序设计直接影响审计项目成本,审计组必须在保证最佳资源配置的前提下,慎重选择最恰当的审计程序。设计审计程序必须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并评估其运行所需费用,尽可能简化审计程序,避免交叉重复。当然,审计程序的简化不能以损失审计质量为代价。 在项目审计中,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内部控制评审、重要性水平的评估等先进的审计方法,能较好地控制审计过度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审计不足带来的审计失败,达到控制审计项目成本、被审单位配合成本和审计成果运用成本的目的。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将审计软件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兼容,利用审计软件分析功能和快速阅读能力将大大缩短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2.整合审计资源,使审计资源组合最优化。 (1)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备要科学,既要对内审人员编制作出合理的限制,又要保证人尽其才,避免因滥竽充数和人海战术带来的资源浪费。(2)合理调度审计资源。审计项目所需审计资源与被审计单位规模、内部控制有效程度、审计事项的复杂程度等密切相关,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深入把握被审计对象和审计事项情况,从而配备相应数量和素质的审计人员,安排相应审计时间,使现有审计资源利用最优。 3.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一个审计项目的实施往往要涉及会计、审计、法律、政策等多个方面,熟练或不精通必然会加大时间和财力成本的耗费,增加审计成本。内审人员至少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分析和评论各种观点的能力,获得任何一个被审计对象的充分理解的有效的沟通方法;对被审计对象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的敏感和了解;为任何一项审计计划设计总体和具体的目标;以各种格式向所有收件人报告审计结果。加大审计培训虽会加大审计成本,但将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最终实现整个高校总审计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三)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树立成本意识。 审计成本管理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还应上升到精神层。内部审计人员是项目审计成本的支配者,是审计成本控制的“前沿阵地”,在高校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使优质、高效、低耗的审计成本管理成为每个审计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从而达到降低学校整体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