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审计项目谈商业银行呆帐核销业务的审计要(3)
2017-05-28 01:22
导读:经对该行已核销的175户核呆企业调查情况统计,发现在该行申报核销时,有6户企业有经营、33户有资产、5户企业已经以物抵贷但银行却将其贷款全额核销
经对该行已核销的175户核呆企业调查情况统计,发现在该行申报核销时,有6户企业有经营、33户有资产、5户企业已经以物抵贷但银行却将其贷款全额核销。有2户属于改制逃废债务,共计46户企业贷款本息合计14 215万元,完全不具备核呆条件,占该行已核销企业户数的26%,核呆金额的65%。
3.法院调查。到法院调阅立案登记簿和相关卷宗,与银行核呆所用法律文书的案号及内容核对,判断银行核呆前是否真正进行了诉讼。如,在某银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将银行核呆档案中的法律文书,与法院立案簿同案号记录及同案号卷宗相核对,发现两者案号相同,但原告、被告、诉讼内容和标的均是风马牛不相及,从而证实该行核呆用的是假的法律文书。后来深入调查发现该行与当地法院串通,法院既不通知被告,也不开庭,更不对被告履行执行程序,而是直接向该行提供批量假案号,由该行风险处起草本应由法院办理的法律文书,再由其打字员打印完毕后,由该处工作人员送到法院盖章。经统计该行与当地法院共编造假案号349个,涉及贷款企业285户,金额53 253万元,该行的总行已批复其中175户企业核销2.17亿元。
4.工商局调查。到工商局通过查阅企业注册档案,调阅核呆企业年检材料和相关工商行政处罚书,可确认核呆企业真实的工商注册情况。经调查发现该行已核销的175户核呆企业中有38户企业通过2003年年检,而在申报核呆材料中当地工商局则出具了这些企业注销或吊销了营业执照的假证明。
四、应用计算机技术 提高审计效率 银行核呆企业众多,各类资料庞杂,而纸性资料又无法共享,审计人员分头进行的内查外调工作受到限制,审计人员采用计算机技术,在审计现场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审计数据库,使这一矛盾充分化解,并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建立核呆数据库
数据库包括
1.银行核呆上报批复情况表,主要字段为核呆编号、核呆企业名称、企业性质、本金、利息、报核年度、核呆请示文件号、批复年度、核呆批复文件号
2.外围单位调查情况表,主要字段为核呆编号、核呆企业名称、工商年检结果、起诉日期、法院判决书号、执行日期、法院裁定书号
3.核呆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表,主要字段为核呆编号、核呆企业名称、报核年度、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其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销售收入、产量。
(二)数据库数据的录入
1.把银行原有的有关核呆的数据表(主要为Excel格式)加工处理后导入数据库,
2.根据该行请示与批复文件及核呆档案中的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修订补充。
3.将审计人员外部调查结果随时手工录入,完成数据库数据的录入。
数据库数据的录入过程是对现有核呆资料的整理过程,是审计人员调查结果的汇集过程,数据库保证了信息的齐全准确。
(三)应用核呆数据库
1.为审计人员内查外调提供其所需的各类表格。上述三张基本数据表,以"核呆编号"为关建段进行关联,可根据审计人员内查外调的各种需要生成各类新表。
2.选取重点核呆单位
A、选取贷款金额大的企业,将记录按金额大小排序,截取所需的前几十名。
B、选取贷款时间短的企业,筛选贷款时间小于某一值的记录。
C、选取已核销核呆企业,筛选"批复文件号"非空的记录。
D、选取国有企业,筛选企业性质为国有的记录。
3.多角度汇总分析。这一数据库汇集了从银行、企业、法院、工商各路取得的审计信息,囊括了审计的全部成果。非常便于审计后期应用各种计算机技术进行检索汇总分析。
五、剖析问题,提出建议,提升审计成果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为提升审计成果,审计组在查出问题的同时,注意分析问题,挖掘各类问题产生的根源,揭示金融管理体制方面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宏观管理方面的建议。
审计认为:该行核呆造假的动机有三;管理混乱,亏损严重,面临被撤并的窘境是该行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的直接原因。漠视法律,我行我素的思想意识是导致该行这起造假案得呈的重要原因。监管乏力,用人不当是造成该行这起造假案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