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的选择(3)
2017-06-19 01:15
导读:(二)成长期的民营企业 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业务需从全部外包向审计管理咨询过渡。随着民营企业由初创期向成长期过渡,其经营业务日
(二)成长期的民营企业
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业务需从全部外包向审计管理咨询过渡。随着民营企业由初创期向成长期过渡,其经营业务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适当分权,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象,代理问题产生,内部审计机构开始设立和运行。这时的企业资金充裕,也能够负担起运行成本。此时,内部审计全部外包已不能适应经营业务复杂化的趋势,内部审计业务需从全部外包向审计管理咨询过渡。由外部机构帮助企业设立内审机构和招聘内审人员,并进行培训。内部审计人员在外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评估企业风险,监督评价代理人的经营管理活动。这样不但有利于民营企业优化自身资源配置,为内部审计机构的健康发展搭建平台,使得内部审计业务更加规范化,而且企业可以凭借不定期的审计管理咨询,经常对内部审计机构“充电”,提升内部审计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服务。
(三)成熟期的民营企业
在成熟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应为补充式。此时,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企业管理正规化,此时,内部审计以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实施为主,对于一些技术难度高、专业性强、自身胜任能力不足的内部审计项目,应当聘请外界专业人士提供适当的帮助。
(四)衰退期的民营企业
衰退期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以采取全部外包的形式。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创新能力急剧下降、营业额下降、资金匮乏、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涣散,面临生存危机。内部审计机构则需要精简,减少开支。此时,最好的选择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外部审计师为企业“体检”,对企业的战略、生产、营销、财务等进行把脉,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独立、客观、专业的建议,对企业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实施有效的监督,以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最后,要指出的是,不论采用哪种内部审计外包形式,效果究竟如何,还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也还要在实际运作中进一步完善。同时,民营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置必须同企业自身改造相结合。民营企业应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真正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在内的自我约束机制,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金玉.内部审计外部化模式的探析[J].会计之友,2007(8).
2、吴轶伦.内部审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会计,2006(5).
3、李新瑞,刘彩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6).
4、董晓平,徐天也.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李东明.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