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3)
2017-07-23 01:02
导读:六、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中列示的环境绩效审计内容包括:对政府监视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的审
六、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中列示的环境绩效审计内容包括:对政府监视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对政府环境项目的效益进行审计、对其他政府项目的环境进行审计、对环境治理系统的审计、对计划的环境政策和环境项目进行评估等。 (一)对政府监视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这是世界各国开展政府和公营机构绩效审计最普遍的形式。具体地说,就是检查政府环保部分或其他有关部分使用其授权和公共资源,督促社会公众和组织遵守环境法规的效率和效果。 (二)对政府环境项目的效益审计。其主要对象是政府负责的保护或改善环境的项目以及政府签署的国际协议。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已授权审计机关对这些项目的“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性”进行审计。实施该类审计时,审计机关应该留意对环境项目的选择,考虑经营风险、重要性和可审计性等方面题目。 (三)对其他政府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计。审计机关或者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或项目审计等方面工作的实施,检查或确认政府、组织在缓解、削减环境影响方面的措施是否已经实施,并已经达到目标,有无造成过多本钱等。 (四)对环境治理系统的审计。环境审计被看作对一个组织的环境治理系统的连续监控过程,环境审计中对环境治理机构的设置公道性和工作的有效性、环境治理制度(包括国家政策立法)的有效性和执行程度以及环境规划决策的性的评价都属于环境绩效审计的范畴。 (五)对计划的环境政策和环境项目进行评估。固然我国的审计机关并无对政策制定进行审计的权限,但是可以反馈一些与政府规定本身的公道性有关的信息,例如排污费的计费范围和收费标准的公道性等。事实上,经过反馈的审计信息也是国家有关部分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七、当前我国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障碍与对策 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国际上环境审计的趋势,但是我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在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存在一些体制上、观念上和上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必要性熟悉不足。目前对于加强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人们已经达成了共叫,但对于如何加强环境治理以及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等题目熟悉不够深进,主要着眼点还是仅仅限于环境投进和环境法规政策的执行上,对于环境投进的效果以及投进产出的对比状况却没有更多的考虑,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因此开展环境绩效审计首要的是进步对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熟悉。 (二)环境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发展不充分。环境绩效审计以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合规性审计为基础,是一种综合性的审计,在我国环境财务信息不真实和环境治理违规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缺乏相应的基础。大力发展环境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保证环境信息的真实可靠和环境工作的规范性才能为环境绩效工作的展开提供基础。 (三)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预备不足。环境绩效审计作为一项实践性的工作,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才能为实际题目的解决提供理论预备。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尚处于萌芽阶段,对于各种基本题目,如环境绩效审计的主体、范围、标准、等都没有形成同一的熟悉,因此加强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实践开展意义重大。 [1]:摘自《我国环境审计初探》张文华、钱凤,青年学报,2002.5 [2]:摘自《环境审计》,陈正兴,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