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审计公告制问题研究(3)

2017-08-04 04:42
导读:四、审计公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审计结果公告应当依据审计结果报告等结论性文件 审计结果公告是审计机关依法将审计结果以一定方式在一定范围
 四、审计公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审计结果公告应当依据审计结果报告等结论性文件  审计结果公告是审计机关依法将审计结果以一定方式在一定范围向社会公布的一种审计公示活动,是社会公众了解审计结果的有效形式,也是审计机关接受社会监督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审计透明度。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审计结果的书面文件。审计结果公告必须以审计结果报告为依据,写好审计结果报告是写好审计结果公告的前提,但不能直接用审计结果报告替代审计结果公告。在形式上审计结果公告是一种专门格式的文书,不需要文号、主送、抄报送、主题词等文件要素,但写作质量要求更高,审批程序更严。在内容上,不是所有的审计结果报告都可以公告,也不一定是审计报告全部内容都要公告,审计结果报告不便明细反映的,有必要在审计结果公告中明细列示。因此,审计结果报告只有在加以删改、补充、完善后,才能作为审计结果公告。在范围上,审计结果公告的告知对象是一定区域、一定单位、一定阶层的社会公众,而审计结果报告的对象是特定的。在性质上,审计结果报告是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以促进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体现;审计结果公告是为社会公众对社会经济活动行使知情权、监督权服务的,是审计机关履行告知权的一种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所以,审计机关不能把审计结果公告写成审计结果报告,也不能把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审计结果公告。  (二)审计结果公告不同于审计信息报道  审计信息报道是审计机关自觉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专栏、网站等媒体,来反映和宣传审计工作成果、方法、经验等信息:具有提供信息的时效性、读者阅读的新闻性、反映内容的灵活性、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文体和载体的多样性等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审计工作。审计结果公告是审计机关依法利用发布公告、登报、电视播放、新闻发布会、审计结果公报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审计结果信息:具有发布公告的法定性、公开项目信息的选择性、传播范围的有限性、文体格式的固定性等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告知审计事项真实情况,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政权。虽然审计结果公告也是一种审计信息,但是审计信息报道的内容不能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方法、效果等又可以作为审计信息予以报道。对审计结果公告要求十分严格,任何个人无权发布审计结果公告;审计机关在目前审计体制下,未经政府批准,不得向社会发布审计结果公告;其他单位和组织也不得以公告的形式发布审计结果信息。所以,不能把审计结果公告写成审计信息报道,也不能把审计系统内部的审计情况通报、审计要情反映、审计简报和参阅资料等作为审计结果公告。  (三)审计结果公告与审计质量及风险控制  我国的审计结果公告应本着“依法公告、规范运作”,“积极稳妥、逐步推动”,“保证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谨慎从事,宁少勿滥,全面考虑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的正面效应利负面影响。向社会发布的审计结果应以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为前提,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控制好审计风险,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审计结果公告的风险。审计结果公告无疑是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维护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威性,扩大审计结果的利用范围及效果,做不好会使审计机关陷入被动,遭受公告风险引致的不利后果。为此,各级审计机关应努力做好审计结果公告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工作,包括做好公告前的准备,公告内容的复核审定,审计结果公告的撰写、发布及信息反馈等工作,以切实控制由审计结果公告引发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88  [3]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2001  [4]审计署。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2001  [5]审计署。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2002  [6]沈如琛。杨时展论文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7]萧英达,张继勋,刘志远。国际比较审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8)文硕。世界审计史。企业管理出版杜,1996  [9)张龙平。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10]张龙平。国家审计报告准则与实务的改进设想,湖北审计,2003,6  [11]张龙平。我国审计法的历史贡献与修订建议,湖北审计,2003,7  [12]陈志斌。公共受托责任:政治效应、经济效率与有效的政府会计。会计研究,2003,6  [13]杜钢建。启动政治责任制度,审计观察,2003,6  [14]胡星斗。现代反腐机制需要审计独立,审计观察,20036
上一篇:民间审计产生的动因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