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评价的理论与技术(3)
2017-08-05 01:49
导读:四、内部审计评价与相关技术方法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评价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关系 内部审计评价与财务报表分析具有内在的联系。财务报表分析包
四、内部审计评价与相关技术方法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评价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关系 内部审计评价与财务报表分析具有内在的联系。财务报表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损益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反映组织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水平并揭示未来组织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评价的结论是否真实公道,直接影响着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有用性和客观性,同样,通过对财务报表分析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变化情况的,将有助于内部审计职员,分析、判定和把握组织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揭示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完善内部审计评价工作。 (二)内部审计评价与业绩(绩效)评价的关系 内部审计评价与业绩(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关系。内部审计评价的,既有真实性、正当性,又有效益性,内部审计关于效益性的评价与治理部分业绩(绩效)评价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代替组织治理部分的绩效评价,两者在评价的程序、标准、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内部审计职员或机构可以为治理部分提供效益性方面的有关资料信息,满足治理部分绩效评价的相关需要,以帮助治理部分进行绩效考评,确保治理部分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三)内部审计评价与全面(综合)评价的关系 内部审计评价与全面(综合)评价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内部审计内容也从单一财务审计领域,向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治理审计等多种领域转变,内部审计的评价已经渗透到组织生产、经营、治理、决策、服务等诸多方面,提供的内部审计评价信息具有全面性,能满足相关方面对信息的需求。治理部分通过分析内部审计评价的信息,指出组织在生产、经营、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题目,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加强经营治理,实现经济目标。 五
、结论 (一)内部审计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应有之义,是与内部审计监视相并行的一项新职能。 (二)内部审计评价与内部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作用的必然要求。 (三)内部审计评价已经形成一系列基本原则和标准,实务中需要结合具体业务研究采用适当的评价标准。 (四)内部审计评价具有多种多样的比较分析与判定评价的技术方法,实务中需要结合具体业务研究采用有效地分析评价技术。 (五)内部审计评价与财务报表分析、业绩评价和综合评价技术具有内在关系,可以有效地研究利用其他相关分析评价的结果。
主要: 陈秋金,2004,“浅析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变化”,《农业》第5期。 (美)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著,1999,《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中国审计出版社。 荆新等主编,2002,《财务管》(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宋常、刘正均,2003,“完善与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的思考”,《审计研究》第6期。 孙立、刘宝珍,2004,“发挥内审功能,增加公司价值”,《统计与决策》第10期。 佟晓明、陈丽玲,2004,“浅谈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冶金财会》第9期。 王光远著,1996,《治理审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巨才、刘秀芝,2004,“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题目及对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