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技术与方法发展的新趋势(3)
2017-08-06 03:44
导读:特点三:审计技术与方法研究的化、规范化、智能化和系统化 所谓科学化,是指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经验论,非常夸大把科学
特点三:审计技术与方法研究的化、规范化、智能化和系统化
所谓科学化,是指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经验论,非常夸大把科学手段和经验总结相结合。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分析性复核技术的。所谓分析性复核,实在质就是将审计职员把握的一些客观总结出来,测算出被审计事项的公道预期值,再与被审计事项的实际值相比较,进一步评估差异的公道性之后,确定是否还需要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具体的余额测试。这一个过程,实际上被很多审计职员不自觉地运用了多年,但通过公式和比率等形式总结出来,主动指导审计职员的实践,却是最近20年来审计技术与方法研究的一大突出特点。科学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数学和统计学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日益广泛,抽样统计技术的全面推广就是例证。
所谓规范化,是指审计机构将审计程序设计与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有机结合,规范和引导审计职员运用适当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以往,审计职员在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过程中轻易有较大的随意性,用与不用,在什么时候用,如何使用,都没有规范和约束,导致整个审计机构的标准不同一,质量没有保证。随着程序导向式审计软件平台的开发和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审计机构开始把审计技术与方法融进到规范的审计程序之中,要求并指导审计职员公道运用审计技术。例如,德勤公司在其全球同一的审计程序软件AS/2中,就嵌进了用于回回分析的软件STAR,要求审计职员在对销售收进等很多项目实施分析性复核时,直接利用嵌进的STAR软件进行评估。这样的好处是,在规范分析性复核技术的同时,降低了审计职员的本钱,审计根本不需要了解STAR软件背后的公式和原理,只需要按照程序软件的提示就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所谓智能化,夸大的就是将经验总结、科学规律推导和审计职员的专业判定结合起来,指导审计职员得出公道的审计结论。在审计过程中,数学、统计学的分析结果,都不能完全替换审计职员的专业判定,由于在其利用的数学公式中,仍然有很多变量需要审计职员主观确定。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审计机构,倾向于在审计软件中为审计职员的决策提供。目前,很多审计机构不惜花巨资,邀请审计领域的专家,分析在各种情况下常见的审计谋略或方法以及对不同审计结果的判定标准。当然,对审计而言,智能化永远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电脑和机器永远不能替换审计职员的决策,但提供决策辅助和参考意见,确实非常必要。
所谓系统化,是指审计战略(策略)和审计技术方法的全面协调。审计战略(策略)解决的是要审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解决的是怎么审和怎么达到目的,这两者的协调是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成果得以全面运用的关键。回顾最近20多年来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历程,可以清楚地发现,审计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完全是在风险基础审计理论指导下的开拓和发展,而脱离理论指导的实践经验总结相对越来越少。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不能超越基本审计理论和审计目标的研究,也不能脱离审计战略和审计目标的总体要求。